凌俠和夏遠文足足密談了一下午,誰也不知二人聊了什么?只知道凌俠和夏寧兒直到晚上才離開聯軍總部,但二人出城之后便沒了蹤跡,夏遠桀和夏遠嵐派出去的細作找尋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凌俠和夏寧兒,沿途打探了一番,有人說看到他倆出城了,也有人說兩人從城內打尖歇息了,見實在理不出頭緒,夏遠桀和夏遠嵐只得把人調了回來。
這幾天,各地風云激蕩,先是港寧一郎率兵趕到許洲疆城下,倭寇的兵馬駐扎在五十里開外的舟寧縣,周寧縣距離許洲疆的疆域城門很近,屬于許洲疆的外圍側移,城內不僅駐扎了戰衛軍兩個師團,里面更有百姓居住,雖然事先知道倭寇攻城的消息,可大家以為倭寇會把兵團駐扎在城門對面,因為那里是平原開闊地帶,既便于進攻亦適合安置軍營。
可是誰也沒想到,倭寇兵臨城下時,人們才發現判斷失誤,港寧一郎竟然放棄了疆域城門對面的闊地,而是選中了這個位于側翼的小縣城,夜里倭寇使用閃電戰,不到半個時辰便攻陷了舟寧縣,殺光守城將士,把城內的百姓都屠殺,做完這些,港寧一郎沒有立即進攻,而是下令休整兵馬,同時安排士兵修筑城墻。
看到倭寇暫時選擇按兵不動,負責南部戰區的諸葛一言和南宮雄霸頓時松了口氣,他們可不敢讓戰區出現任何差池,當初劃分四大戰區時,并不是按照疆域版圖平切的,太子派、二皇子派、帝君派都是以自己的地盤進行劃分的,三派勢力之中,帝君的地盤最大,他的支持者中既有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也有皇室宗親,比如凌俠的紫嫣疆和夏寧兒的琉璃疆,這都屬于北部戰區,。
由于帝君的支持者分別位于夏朝的南北兩端,因此朝廷派便將這些疆域組成兩個戰區,也就是南、北兩大戰區,當初帝君任命南宮雄霸負責北部戰區軍事防御,又任命老帥章華極和當朝丞相諸葛一言合力負責南部戰區事宜。
據說當初戰區劃分結束后,帝君發現北部戰區境內有一半的疆域沒有歸附他,比如鎮國公的武嵐疆,凌俠的紫嫣疆、夏寧兒的琉璃疆,鬧災的呈安、延秀四座疆域,還有幾座鬧獨立的疆域,這些疆域雖在北部戰區境內,卻都不肯聽從朝廷和帝君的調遣。
正是有鑒于此,所以當初南宮雄霸跟港寧一郎對陣時,其實是有機會勝利的,可是帝君氣惱那些疆域總督不服朝廷管教,因此暗示南宮雄霸,讓他之管負責歸附朝廷的疆域,至于那些不聽朝廷命令的疆域,任由其自生自滅。
南宮雄霸接到圣旨后,并未參透帝君的心意,倒是東方先生看穿了帝君的想法,這才有了北部戰區遭遇潰敗的結局,外界都以為帝君事后沒有追擊南宮雄霸丟失北部戰區的責任,是因為南宮雄霸系帝君親舅舅,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南宮雄霸執行了帝君的想法。
不同于帝君勢力的復雜,太子夏遠桀的支持者基本上都是武將實力,當初先帝冊封武將為疆域總督時,考慮到他們都是軍人,便將東部地區的疆域冊封給立有戰功的武將,如此一來,那些疆域自然而然的被劃分成東部戰區,因為東部戰區大多數疆域都是太子的地盤,所以他便負責東部戰區軍事,當初夏遠桀便讓古修緣和綠竹翁負責東部戰區的戰事部署。
自古文官集團就和武將勢力對立,武將勢力集中于東部,而那些文官們管轄的疆域則盤踞西部,二皇子夏遠文的支持者大多是文臣,這么一來,那些疆域便被統籌為西部戰區,戰區成立后,彭天罡和二皇子坐鎮聯軍總部,而龍九重和秋落北便聯手負責戰區的軍事和政務,因為秋落北對龍九重曾逼宮叛亂的行為十分鄙視,所以兩人的關系不是太好。
因為戰區是以地盤劃分的,所以三派掌權者都極力維護,跟北部戰區的錯綜復雜不同,東、南、西三大戰區都是他們實打實的嫡系根底,誰也舍不得讓自己的家底受損,也正因如此,看到東部戰區有被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