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紫禁城,皇極大殿。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崇禎皇帝極為親信的老太監,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王承恩,正尖著嗓子喊道。
“稟皇上,臣有事稟奏!”內閣首輔范復粹站了出來。
“有何喜事,愛卿快快言明!”崇禎皇帝一副欣喜欲知的模樣,完全不知道自己說漏了嘴。
盡管這個事之前滿朝文武都已經知道了,崇禎皇帝也確定了來源是否準確,但不拿到臺面上來顯擺顯擺,終究是缺少了什么。
“上天涼德,薄怒人怨,以致鯨鯢四起,闖賊自商洛山出,沿途攻我州縣,掠我土地,賊眾圍困洛陽城,百姓苦矣。”
范復粹大聲說道
“南陽郡王朱由樺,奉福王常洵之令,親臨登城,逢戰必先,激斬賊首十數,乃遇驟雨數日,洛河決堤,水淹賊軍,洛陽大捷!”ii
“皇上,此為天公作美,欲興我大明!!”
范復粹說完,重重地跪到皇階之下,連磕三個響頭。
聽著這番話,盡管崇禎心中已知這是內閣事先商量好的做作之詞,但依舊難掩內心激動。
“天欲興我大明,大明萬歲,皇上萬萬歲!”群臣伏跪滿地,不斷山呼。
是啊,幾萬去擋幾十萬,這本是一場必敗之戰。
那李闖自從在商洛山逃出以后,有如神助,在中原一帶無人可擋,手下賊寇迅速增至數十萬。
沒過多久,全國各處都興起一句“迎闖王,不納糧,有田種”的所謂口號,崇禎皇帝苦于無人可用!
如今,喊出那句口號的賊首李巖,已經因李自成猜測至死。ii
自天啟七年登極以來,崇禎皇帝就很少有過今日這種渾身血脈沸騰的感覺。
曾幾何時,他的志向是那么遠大,匡扶大明,這四個字如今看來卻又是那么遙遠。
十四年的時間,天災、人禍接踵而至,北方韃虜虎視眈眈,中原腹地又餓殍遍野,富庶的南方甚至收不上百兩稅銀。
泱泱大明,居然被化外之蠻欺負到了家門口!
這又何其可悲?
崇禎皇帝好想,他真的好想做一個如光武帝劉秀那般中興之君,開創盛世皇朝,讓大明基業的延續下去。
可十幾年下來,他起初的雄心壯志被磨滅得一干二凈,如今還在茍延殘喘的無非只是個軀殼而已。ii
崇禎皇帝從龍座上站起來,渾身都在激動的顫抖。
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內憂外患,難以為繼,但這場洛陽大捷,似乎燃起了他消沉已久的斗志!
此刻,洪承疇率馬科、吳三桂等八員總兵,十幾萬大明官兵正與那清虜皇太極血戰松錦。
襄陽已失,洛陽再陷,崇禎皇帝真的不知道該如何維系下去,所幸,這個時候,出了這么一個朱由樺。
一個郡王,做的卻比那些親王都要出色,只可惜皇明有制,皇族不可掌兵,不然,崇禎真想讓他做一名上陣領兵的總督大員。
“我大明,自武宗之后,鮮有此等勇悍之皇族了吧”崇禎皇帝喃喃自語,話中透著凄涼。
“可是皇上,祖制不可違,南陽郡王,還是過大于功”ii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猛然回頭,見到是戶部右侍郎王鰲永,冷笑道“過大于功?王愛卿,朕看,你是也能上城督戰,身先士卒了?”
“臣不能,臣是文官。”王鰲永恭恭敬敬道,“文人提筆安天下,自古如此。”
一時之間,崇禎皇帝竟無話可說。
是啊,文官,這幫毫無作為的文官,除了彈劾這個,爭辯那個,幾乎就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皇上,這是福王朱常洵的奏疏。”內閣首輔范復粹適時宜地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