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朱由樺從南陽王府走了出來。
吸了吸鼻子,感受到清新的空氣,整天的心情都好了許多,今天是個大日子,城外怕是已經人滿為患了吧。
想到這里,朱由樺失笑。
自己可不能辜負他們的期待,不然只怕會被憤怒的流民們撕碎在外面的吧
抬起頭一看。
原本殘破不堪的匾額,已經被勞工們勤快的換成了四個金光燦燦的大字——“南陽王府”。
匾額上的字跡蒼勁有力,渾然天成,一看便是當世書法大家的手筆。
匾額之下,還有兩座勞工營總管事徐壽輝親自請河南名匠打造出來的雄偉的護門石獅。
石獅穩穩盤坐,利爪獠牙,就連行人們都覺得兇猛異常,不自覺的遠離幾步。
朱由樺特意說過對手藝人的優待,所有人都當是個玩笑話,因為在工人幾乎墊底的明代社會,這種待遇簡直像是天堂。
鑄獅名匠,書法大家,這兩位都是帶著試試看心態來到南陽的,先來賺一筆銀兩,再看看這位南陽王,到底是不是傳聞中那樣求才若渴。
在他們身后,是無數觀望的匠戶。
南陽王府對這位兩位的待遇不可謂不蔭厚,首先是給他們各單獨開設了一個小房間,里面古色古香,各種用具早已被下人收拾得一應俱。
其次,就是整體的優待體系。
比如一日兩餐的伙食供應,比如每隔三天第四天下午的下午茶小酌,再比如在勞工營地后院的優美環境
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世人說明朱由樺對這件事的認真程度。
實際上在來到南陽王府之前,這兩位已經是在餓死的邊緣,都是要著飯過來的。
有人可能會問,自古以來,有一門手藝都是能活下去的關鍵,更別提這種一省的名匠大拿了,怎么會淪落到這個地步?
這便是如今這個年代的畸形制度使然了。
現在這個年代,最不值錢的就是底層的工人階層,其次便是中小型的商人們。
中原五省之地,饑民遍地,流寇四起,九邊邊軍的餉銀甚至已經積欠至崇禎十六年以后,朝廷無力償還債務,更別提賑災和重塑經濟了。
朱老四建國時對于匠戶的優待政策,到現在這崇禎十四年,早就是形同虛設,像惠民藥局、養濟院,這種明代福利設施,亦是如此。
當第一個勇于吃螃蟹的人已經過上旁人羨慕不已的好日子,其它那些真正有本領的人沸騰了。
這樣看來,只要自己能證明本身的價值,便也能在南陽王府得到一席之地!
家人不至于餓死在街頭,自己甚至有光宗耀祖的機會!
朱由樺不知道,就在他走向城外的這個時候,幾乎半個河南的人都是聞風而動。
南陽王府,顯然已經成了窮苦人民心目中的指路明燈!
話說回來,如今的南陽王府雖然還沒完成整體翻新,但是最主要的正殿和寢宮部分都已經差不多完成,住人是沒問題的。
說實話,這幾天朱由樺有點無聊。
可能是唐王府施壓的原因,導致那些本地的大戶和商人們都對這里避之唯恐不及,反倒是百姓和那些尋求勞工身份的人,每天都有一大群聚在外面。
這些人大多慕名而來。
南陽王朱由樺,要在城外王莊與普通百姓親切接觸,并且敢于為窮苦的底層人民做主,是個真正為大家謀求福祉的好王爺。
至于郡王還是親王,這在那些百姓眼中并不是很重要。
一個不管事,只知道自己享福的親王,和朱由樺這種人民的郡王,孰輕孰重顯而易見。
走出南迎恩門,朱由樺震驚了,就連身后的王府侍衛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