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然不知的盧克自覺忽悠成功,在確定齊政有意轉向投資老油田后,心滿意足地離開回去準備相關資料了——他所在的經紀公司也代理油田交易,在德州休斯敦,這種情況并不罕見。
張澤宏則覺得這是異想天開,但鑒于資金為齊政個人所出,并非公司所有,他的反對沒能動搖齊政的決定。
齊政又不能說實話,只能擺出一副“我不聽,我就要買礦”的模樣,鎮壓了張澤宏的反對意見。
很快齊政就收到一份盧克整理的德州老油田資料,里面標注了老油田的位置,還有相關的配套設施、平均產量等更加詳細的信息。
其實,不少買家買下老油井后,會先在原有生產層上繼續產油。隨著油價的上升,產油所得即可慢慢收回投資。
如果采用一些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等新技術,增加石油產出,延長老油井產油年限,也是能較穩定地有利可圖的。而獲利多少則主要取決于還能再維持產油多少年,產油年限愈長,賺的就愈多,風險也相對越小。
畢竟如果完全是靠賭,也不會有那么多人會前仆后繼地加入這個行業來。
當然,通過采取增產挖潛措施,榨取這些老油井最后的一點利潤,是傳統的收回投資順便賺點小錢的選擇,但更多的買家會對這些老油井進行新的勘測活動。
在油氣開發中,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那就是投資開發老油田要比投資開發新油田成本低得多。
要知道,開發新油田時地面設施全無,因此要建公路,鐵路,鋪設輸油管線,供電,供水,蓋房等,這些基本建設和先期建設費用是巨大的,而開發老油田這些巨大的投資費用均可省去——前提是要找到新的油氣層。
石油勘探的風險是很大的,為了尋找新的油氣資源,往往需要鉆探新井,新鉆探一口油井需投資少則百萬美元多則千萬美元,這還是按照陸地油井計算的,如果是海底油井,那投資往往是要以億作為單位的。
承擔了數億美元的風險,一滴油也沒找出來都是可能的。
而在老油井中發現新油氣層,再射孔,試油,使其生產,所需的投資為十余萬美元,由于無須重新鉆井,利用原油井恢復生產,老油井在新油氣層上產油后,生產成本很低,整個工程所需時間也短。
記憶中,一位叫賈森·羅伯特的達拉斯人,在五年后的一次老油井拍賣會上,以總價七萬二千美元的價格,拍下了德州的一個小型半停產油田的二十口老油井,這座有240英畝的老油田是幾十年前發現的,經過多年的開采之后已經接近停產,共產石油1500萬桶。
賈森·羅伯特在拍下這二十口老油井之后,投入了上百萬美元對這些老油井進行再勘測,花了幾個月時間就發現了這座老油田中竟然還有一個油藏未被開采!
經過測算,這個油藏未采油氣層地質儲量竟然高達7000多萬桶,而可采儲量至少可達2000多萬桶,比該油田幾十年以來總產量還要多出500余萬桶!
按照那時的油價,賈森·羅伯特在這座小油田獲得的回報率高達百倍,也就是說,賈森·羅伯特對這座老油田進行再開發的時候,平均每投資1美元,即可獲利100美元!
他也因此一躍成為老美新晉的億萬富翁,并在德州石油界留下了一個傳奇戰績,吸引了不少投資資金加入這一行業。
齊政因此知道這個油田的具體地址,但他總不能大喇喇地直接指著那塊油田說買下來,然后就發現新的油藏了吧,這樣不被人懷疑才怪。
特別在這種全美沉浸在恐襲的恐慌之時,引來任何懷疑的眼光都是齊政不愿意的。
因此他和張澤宏認真(裝模作樣)地查看了盧克送來的資料,了解了老油井的基本情況如歷年及現在油氣產量是多少;油井售的是全部股權(或產權)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