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去,所以還是親自說明,親自請罪的好。”
楚風是真的想要把蔡邕和蔡琰當做是自己的親人,畢竟他到了這個世界,不能回到自己原來的世界了,所以在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有一家自己能認可的家人,也就會有了家的感覺,自己的內心也不至于空虛。
蔡琰起身,緩緩地走著,“既然父親已經不責怪于你,我也不會說什么,父親那里,我自會去勸說照顧。”
楚風站起來,想要追上蔡琰,可是走了一步,卻又停下來了。
他不知道自己追上去能說什么,畢竟是他說了謊,欺騙了蔡邕和蔡琰的感情。
這一切也都是他最開始說謊的錯,可是如果不說謊,又怎么拜師,怎么救出他們。
若說,如果沒有自己,董卓在今年才會死,蔡邕也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被殺,蔡琰會被匈奴人搶走。
估計沒有一個人會相信,畢竟他們還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那里會相信這樣的說辭。
楚風有時候又想著為何自己當初穿越過來,為什么不是在蔡琰的內宅。
如果他二十歲,然后掉到了蔡琰的內宅,會是什么樣子。
可惜,似乎一切都是天意,上天并不是器重于他,可能是因為感嘆甄宓和蔡琰兩人之命運,才會如此。
現在,甄宓和蔡琰的命運都會改變,而蔡琰的命運已經改變了,最起碼不會被匈奴搶走。
把自己的身份說明之后,楚風明顯感覺到了自己和蔡邕還有蔡琰的感情比之以前還要淡,似乎遠離越遠。
三人不再在一起談經論典,不會再在一起對對聯,寫詩作賦等等活動。
蔡邕把自己埋在書房里面,寫著漢史,蔡琰直接宅在內院里面,不是重大的事情不出來,傳話都是丫鬟。
這樣的事情,一直持續到曹操的調令來了。
東郡交給了夏侯將軍鎮守,至于蔡邕還有東郡的主要人員都要搬到充州,這算是把集團中心搬到充州。
只不過,蔡邕以年事已高,而且府上書籍太多,這些書籍對于他還有用處,不想離開,也不想讓曹操花費人力搬書,就留在了東郡。
對于這位大儒,曹操還是非常寬容的,畢竟蔡邕在于士林之間的名聲還是非常高的。
就算是蔡邕以前幫助董卓,可是因為蔡邕才學斐然,寫的一手好字,作的一手好文賦,大家直接忽略他幫助董卓一事。
面對這樣的大儒,曹操只想把他供著,既然不想要離開東郡,那呆在東郡也行,反正都是自己的地盤,只要人在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