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能運作上市那真得靠一定的運氣,早了不行,第一個吃螃蟹的要求太高,人脈關系弱了根本別想。
遲了也不行,等傳媒公司都幾十家上市了,題材稀缺性也就沒有了,溢價的空間就少了。
不過現在想這些還太早,還是想想趙少東準備投入進來的這筆錢怎么花出去吧,現在柳若依開始為錢多而有的發愁起來。
這是投行職場習慣,錢空在哪里不投出去,柳若依心里就會覺得難受,賺不到錢,怎么顯示她拿的股份物有所值?
只是就算簽下來劉坤和韓虹倆個歌手,一年在他們身上花一千萬頂天了去,這還得看銷售市場情況,主要在宣傳方面投入彈性。
只不過如果投入了這么多宣傳資源能夠銷售良好,回款很快,現金流上就進入正軌,實際上根本花不了一千萬那么多,就會賺回來下一輪投入的利潤了。
就像柳若依一樣,滾石前期投入一千萬左右把柳若依人氣推上去,將唱片銷售拉起來后現金流滾滾而來,現在都已經完回本了!
現在完可以靠利潤收入驅動后續推廣活動。
2001年的一個億人民幣和一個億港幣還是很值錢的,能干不少事。
如果柳若依真要將這倆筆錢有效利用起來,一年賺的錢不會比滾石在她身上賺的少。可惜這錢不能像投行那樣做投資,否則柳若依可以讓這錢更快地翻幾番,而且還不用那么費勁!
投行才是柳若依最強項啊!不過現在還是省省吧,先認認真真在娛樂圈打開局面,等公司做起來,未必就不能幾十倍上百倍的翻番上去!
柳若依記得那個兄弟傳媒公司,巔峰時期市值可也是幾百億接近千億的市值呢!這生意,可也不是小生意了。
cathy買回來隨身聽,柳若依將劉坤的小樣和韓虹送過來的小樣都聽過后,果然有種撿到寶的感覺。
劉坤的成名作《無所謂》在小樣中,盡管這個小樣做得相當簡陋,聽起來完沒有后世聽的正式版本那種感覺,但是旋律錯不了。
或許是現在的坤哥囊中羞澀,壓根兒就是自己組草臺班子錄制的吧,也就比柳若依當初寄給李敬堯的小樣好一點。
但是無所謂,有這首歌基本保障了專輯不會坑死就好。
韓虹的小樣中,除了她去年寫出來并演唱過的《天亮了》,柳若依還聽到自己后世喜歡的《那片海》!
這首在韓虹作品中最少能排進去前三的歌,現在柳若依撿到了!
有了這首歌,柳若依現在要做的,就是順水推舟將這張專輯的制作和推廣工作做好了,后面的一切都不用太操心。
絕對虧不了。
現在比較頭疼的是簽約了。
需要給出什么樣的條件,才能讓藝人和公司都雙贏,避免以后起糾紛呢?
像自己合約那種肯定是不行的,整個行業估計新人約簽成自己那樣是獨一份,以前少有,以后也不太會出現了。
聽完小樣后,柳若依哪兒都不去,就呆在賓館中,從cathy那里找到的各大公司合約樣本中,逐漸開始形成自己的思路。
要讓藝人同公司雙贏,核心要點是考慮到公司同藝人分享藝人成長帶來的利益,同時也要平衡培養藝人的投入風險。
作為風險系數極高的娛樂產品主要承載體,培養出一個頂尖明星的背后,是無數出不了頭的藝人墊腳石,如果按照正常的投資模式肯定血虧。
一個公司從100名新藝人培養中,如果能出一倆個一線明星,個二線明星和10多個三線明星,那就足以笑歡了。
一個新藝人就算是保持最基本訓練和吃喝拉撒,一年在至少也要燒公司幾十萬吧,這還是2000年左右的行情。
所以培養出名能賺大錢的明星藝人,如果不分擔掉一部分這個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