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份認知,李子和當然清楚應該怎么做了,這個時候,分配利益絕對不能鬧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幺蛾子來,這個是大前提,如果搞錯了重點,三個大老板雖然現在不會說什么,未來李子和在公司中的地位就未必像現在這樣了。
“公司領導層面的期權分配,我建議按照年初業績目標,如果達到目標分配系數即為08,如果超過目標25而不到50,分配系數為1,超過目標50以上為優秀,分配系數為12,而沒有達到目標則當年為0,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大家的積極性,激烈挑戰更高目標?!?
“按照這個原則,大家職級一樣的話,分配的基數就一樣,不管是香江極光還是金海極光也好,我們現在統一的內部組織職務設置,職級是可以統一的,所以不管是公司領導層,還是公司的中層管理干部都按照這個原則來執行。”
聽了李子和的建議,柳若依同趙少東、楚洛交換了一下眼神,感覺自己這個總經理沒有選錯,在李子和的方案中,極端體現了進取精神,完成基本任務目標那是起碼的要求,只有完成任務目標后才有分配的機會,獲得80的期權激勵。
而對于超額完成任務的,則有相應的獎勵加成,按照李子和的設計方案,業績不達標最低為0,什么都拿不到;而最高能拿到120,如果按照今年的總盤子來計算,中層的激勵基數按價值100萬算,這收入水平一下子就拉開了好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差別。
這可是相當一個中層好幾年收入了。畢竟大部分中層收入都還是在10萬年薪這個范疇。
所以李子和方案的激勵效果無疑將是很強的。
在某種程度上,李子和刻意忽略了香江和內地之間的地區差別,雖然說倆個地區在正常年薪收入方面公司有差距,但是考慮到內地市場的廣闊,李子和并不認為未來極光文化這個整體公司的收益,將會是以香江極光為主體。
2001年《無間道》的成功并不就一定意味著香江極光一直會這樣成功,考慮到自己要在極光文化這列戰車上長久干下去,期權這塊李子和果斷提出放棄了香江同事的特殊性。
這是一個長遠發展考慮的打算,如果是放在了整個公司中層干部層面去討論,相信香江這邊的干部大多數都會想不通。但是李子和不會只看到目前,而是看到三年以后,五年以后的更長遠時期。
“劉師姐,對于李總的建議,你這邊有什么看法?”楚洛等劉洋消化了一下李子和的建議后,才開口問道。
“李總的建議很公平,我也認為極光文化雖然之前發展很不錯,但是我們不能丟掉了進取之心,在業績要求這塊,達到目標是起碼要求,沒有任何借口,除了分配,在退出方面我認為也要設置好退出條件和回收期權的原則。”
劉洋師姐果然這一年沒有白費,雖然趕鴨子上架,劉師姐在忙碌中也沒少給自己充電,對于公司管理方面的水平提升非???,一下子就切中了李子和方案中缺失之處。
“劉總說得對,我們激勵的目的,除了讓大家積極工作,竭盡力更好完成自己工作外,也要有流水不腐的淘汰機制,對于淘汰出公司的不合適的管理干部,我們既要保證他們過去成績的合理利益,又要讓后來的管理干部享受到同樣的激勵機會,所以對于退出公司的同事,建議以當年凈值回收股份,讓退出的同事兌現自己的過去積累,回收的股份作為激勵期權池重新分配給達到目標的激勵兌現?!?
看來李子和并非沒有想到這些,而是有所選擇地給劉洋留下一些發揮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江極光和金海極光之間一直以來雙方配合順暢,高效有序倆個總經理之間自有默契。
劉洋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李子和的建議,這事大原則就這樣定了下來,剩下的具體細化和實施細節,自然就不是柳若依和趙少東、楚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