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百分之十五,現在按照柳若依的投入和國有部分折算估值起碼20億了,相對于研發這塊一分錢不出就有3億左右的賬面身家。
柳若依對他們也算是很夠意思了。
“我個人對這個是沒有意見,可是具體涉及的人有點多,他們是什么意見,現在我沒法準確回復這個問題。”吳祖華當然沒啥意見,換成別的投資商,估計都很難替他們想到這一點。
因為這個項目說到底是國資投入研發出來的,研發人員雖然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為國效力不是應該的嗎?股份不是都算到了國資股份中了嗎?
這也是吳祖華在內地很難找到投資商的一大原因,研發人員的投入實在難以處理了。
不過柳若依不會這么斤斤計較,對于她來說這個項目的第一個階段投資底線就是砸20億左右進去,能夠成,憑著未來到處可見的天網工程,作為上游的視頻處理器肯定是虧本不了。
柳若依不相信在成本上還干不掉目前國際上的這些競爭對手。她的研發成本基本上部在內地,代工廠也有中鑫國際這種相對成本更低的廠家。只要吳祖華他們認真做事,基本上不存在做不出來的可能性。
給出來的幾個億股份可不是白給的,大家都不努力,等到柳若依撤漂了他們拿到的這些股份也就不值錢了。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成不了,也就是20億灑灑水。
所以在這個公司中股份多一些少一些不影響她的任何一方面,相反如果這筆股份開出來能夠讓大家認認真真干活,那就比什么都強。
她做這些可不是給某些人養老的,一切都要以干出成績了才能拿到想要的期權和股份。
顯然未來的這家公司考評也應該同香江中鑫國際龍工廠一樣,一方面要考查研發成果,一方面還要考查市場表現,也就是營收和利潤倆大指標。
這個對于她可不是什么戰略性投入,賺不到錢,5年時間一到她會準時止血。
但是對于is母公司和太陽微系統,她可是準備作為戰略投資來考慮了。
因為吳祖華肯定了進軍移動市場的可行性后,柳若依對于is公司就興趣大增,這才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可以進入這個市場,那么就沒有什么好考慮的了。
而太陽微系統破產傳聞,就為柳若依注入了最后一個條件,太陽微系統下面可是有著龐大的研發資源和強大的研發實力,對于完成柳若依的這個移動計算方面的布局來說,可是作用相當巨大。
何況,太陽微系統還是服務器曾經的霸主,服務器這個市場也是她想進入的市場,未來的云服務還有很大的服務器需求增量。
當然,太陽微系統現在這種自己研發獨立一套從處理器芯片到產品的體系是非常不適合了。在當前追求性價比的情況下,只能是死路一條。
這也是太陽微系統這個曾經服務器巨無霸走到今天窮途末路的最根本原因。如果將太陽微系統吞并下來,柳若依最想做的就重構它的業務模式,將研發資源釋放到移動計算這個領域。
現在這家公司都要破產了,那么價錢應該高不到哪里去,至少比起高通、tel這種巨無霸完是倆回事了。
這樣柳若依也就能夠承擔得起收購的資本支出。現在她在美國可是也沉淀了很大數量的資金,沒法直接轉移出來,用在這些未來的投資上正好。
柳若依決定可以讓北美的西海岸資本去接觸接觸,看看有沒有收購到的可能性。
大洋的另外一邊,西海岸資本比較空閑的托尼蔡有點發蒙。
“收購is公司和太陽微系統公司?”托尼蔡打開郵件,有點疑惑看著柳若依最新的投資指令。
高位做空石油再度賺了一筆后,今年的托尼蔡其實進入了謹慎操作狀態。
沒辦法,現在操盤的資金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