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領域最后的榮光,但是顯然只是靠一倆個財團這樣撐,缺乏更強大的資本和力量的話,看到事不可為的時候他們不會跟著跳坑里的。
這個就是存儲器市場血拼的大勢。
當然龍工廠在存儲器市場也有32n程工藝研發計劃,只是現在問題還多,暫時沒有公布出來量產的時間表,讓外部不知道進展。
迄今為止來看,這是一場硬仗。現在ss公司還占有dranand三分之一的天下,是最大的玩家,在這倆個領域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技術水平、工廠產能部都是領先很多。
單單是將dra通產品的產能提上來,并不一定就是打敗對方的充分條件,而僅僅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
按照柳若依的倍增計劃,落后產能是不可能增加了,現在至少需要25億美元以上才能完成45n程產能的倍增。
同第一條45n程產線相比一方面研發費用可以省下來了,另外設備也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合理調配,加上技術更新換代快設備降價了一些,相對來說投資就比之前的少了不少。 不過這個投資規模對于一般的股東來說,仍然是天文數字,也就是柳若依現在土豪得嚇人,才能源源不斷地以25億到50億美元這樣的數額不斷投入進去。
人民幣現在升值以后,匯率也是接近1:7樣子,也就說柳若依至少又砸進去幾百億人民幣的投入。
換到柳若依的上一個時空,內地根本沒有那個資本能夠這樣的資本投入,大基金都不可能無限制投入幾千億在這個上面。
所以這是柳若依帶給這個世界的變化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了。
資金充沛,張如金他們可以進行快速的技術迭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縮短了同領先者之間的距離,這樣柳若依的投資也就會更短的時間投入進去形成生產力。
說起來柳若依承諾的300億美元投資,到了今天,才1年多的時間基本上都已經提前投入進來了,遠比當初計劃要快得多,一方面是張如金團隊非常得力,可以快速把龍工廠建立起來。
另外就是因為擊垮島內存儲器行業得到了意外收購一波島內產能機會,前前后后差不多就花掉了100億美元。
不過這樣也使得柳若依的中鑫國際,可以用較少資本就得到了同ss公司抗衡的產能。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東洋那邊恐怕就會搶先下手搶購一部分了。
可惜他們猶豫了,在這個殺得血肉橫飛的市場,現在根本看不懂存儲器未來的方向究竟在哪里?也看不透究竟什么時候才能渡過這個危機時刻。
真金白銀要掏出來容易,但是賺回去就難了,所以他們背后的資本也在遲疑,從而讓柳若依快刀斬亂麻一般快速讓張如金出手收拾了局面。
盡管給出的價錢雖然不高,有趁火打劫的意味,但是相對來說也比較公道,如果破產后拍賣恐怕一半都不到。
這也是東洋人猶豫的原因之一,拿下來并不是太便宜,能不能用上還不知道,所以就錯過了。不過這個機會東洋人永遠失去后,未來的局面其實已經奠定。
東洋人在存儲器領域出局在柳若依看來基本上是注定了,靠剩下的幾條島內存儲器產能和自己國內不大的一部分產能,現在恐怕連中鑫國際五分之一都不到了。
連產能都不行,還怎么進行流血式抗爭?
45n線按計劃正在擴容,32n產線已經將擴容提到日程上,28n22n攻關所需要設備和儀器部到位。
有錢就是這么任性,可以一邊跑步前進,一邊研發新工藝。
對于龍工廠來說,現在就倆件事情最重要擴充產能,研發技術!
s和太陽微系統收購,高森半導體的成立和進軍視頻解碼市場,未來都會為中鑫國際帶來大量的加工訂單。
尤其是s柳若依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