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色不好的李冰清也得忍著,外面所言之語皆是現在宗門近況,不用去猜,都知是什么下場,實力弱就得慫著,看得出身邊的懷月日看這神通投影歡喜的很,總不能擺出一個苦瓜臉吧!女子便是七巧玲瓏心,也不能時時刻刻只在乎自己的情緒吧!若是被他人這么說兩句,就暴躁如雷,那可真是白修到元嬰境了,但半點不隔應那也是假的,所以李冰清還是勉強隨著懷月日的情緒泯嘴附和。
懷月日是打心底被這境里的人逗樂了,這幫人到底什么樣的人,雖說一樣米百樣人,但是這幫未免太上不了臺面吧!也是不知道是如何就能活著修行到現在的,感覺這幫人你說運氣差,但人家有實力,你說運氣好吧!遇到的都是什么事,不過懷月日算是理解那些個修仙人的傲氣了,懷月日邊看邊在心里推演,這幫人就算一見面,能說回道,也會有此一遭,就單單是修行者脾氣這一關,但凡是個修士都過不去。
以前看山鬼志傳,里面有一篇便是在講一位家境貧寒的少年和富足吃喝不愁的少年兩人在有了強大的實力之后的對比,那時懷月日還不太理解,總覺得里面是不是講得太片面了,但最后發現,但凡是書本呈現的人物性格,現世世道都會尋到影子,不是當下,就或是以后,也有可能是以前就有這種事,畢竟每個人眼里的世道都不同,這跟生活環境有關,或好或壞都無關緊要,在懷月日心底,世上走一遭,單單是這自己的十多年都難熬死了,都是一天熬一天,看似本是天下無拘無束之人,實著他人又怎能體會他人的苦呢?
不能感同身受的苦,便體會不到他人之心境變化,讀書人不是有一句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便是講這樣的道理,世上的苦難也好,天上掉餡餅也好,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一樣,心境起伏自然不一樣。
還記得那兩個本是命運不相同的人,最后都變成一類人,當時看那書給懷月日氣得把書都撕了,知道很久以后才覺得自己傻,看個書都能把自個氣到,可不就是傻嗎!就體會出一個理,世間百態世間造,世間如煉爐,不斷打造上等的精鐵和廢輟的殘渣,兩者間,比拼的是誰能把自己從世間大大小小的腌臜事里摘出來,然后理性的去處理,破了那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勾當,這跟道家的學說有點相同,老祖宗們早就頓悟出天下至理,可后世僻之如避屢,這可就奈不得先人了,是自己不爭氣把日子過得一團糟,理是這么個理,認不認同,道理一直在那,懷月日從小到大最不想的就是當教書先生,覺得教書先生太過于嘮叨,搞不好教到最后,學生們還不領情,這又是何苦來哉。
自添苦惱的事,懷月日可不干!
懷月日看著銅鏡內或事或物,臉色可是喜笑開顏,當然也察覺到李冰清的不對頭,這李冰清不說,自己可沒義務把她那微微皺起眉頭給打理平,繼續看著,倒是發現小丫,很有意思,大概是因為和自己這個少爺呆在一起久了,都是書院,酒樓,然后就是回家,要不就是去坊市,可能沒見過境里花里胡哨的打來打去,覺得那新奇是新奇,可能在她眼里太過于無趣,因為不關自己的事,覺得枯燥吧!眼皮有一搭沒一搭的搭慫著,有這么困嗎。
懷月日身旁就是李冰清和小丫,一張開雙臂兩女就能輕松的摟入懷間,趁著小丫這丫頭的這個精神勁,逗個樂,不一會懷月日也學著小丫的模樣開始犯困,那叫一個惟妙惟肖,身邊時刻關注懷月日的李冰清有點驚訝,剛才不還是生龍活虎的看著津津有味嗎?這咋說困就困呀!然后懷月日故意困得堅持不下去了往小丫腿間一躺,就開始呼吸沉穩,像極了那種犯困之人倒下呼呼大睡的場景。
這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半點拖泥帶水都沒有,簡直像真的一樣,對于此道,懷月日可是有十足的把握騙過天下人,因為人是靠眼睛接觸事物,蒙騙過眼睛,那大抵心里也就承認自己看到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