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年輕,相對于旁邊的清代石橋來說,是年輕的。要說過河,走這座清代石橋就可以。
廣場舞看多了頭會暈,除非自己上去跳一跳。這樣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調節一下情緒,不至于緊盯著煩惱不放,越來越感到煩惱。
說撤就撤,看多了不好,然后通過清代石橋。在石橋橋頭,是一個鐵皮報刊亭,里面擺著各式各樣的報刊雜志,其中,還有一些農歷本,這就奇怪了,現在有誰還看老黃歷了?
就是有人買,老板才會擺出來。市場上需求這個,就要滿足不同個體的不同的需要。季柯南不看老黃歷,手機上都有,何必要給自己添麻煩呢?身上帶的東西越少越好,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帶的東西多了,就會被這些沒用的東西迷惑,從而影響自己要做什么事,影響作出明智的決定,成為負擔的東西,往往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其他的雜志,有季柯南喜歡看的,也有一些暢銷書出售。這里的文化氛圍比較濃厚。一些大山里的大學,應該很能出人才,有擔當有抱負,有理想的人,因為在大山深處,出門不易,更別說上網到網吧打游戲或者在家用電腦打游戲。
優秀的大學在深山或者在交通不便的地方,那么,絕對能培養國家級的優秀人才。這個要看志向和個人努力程度。
可惜,現在的大學都建在大城市,房價也高,老師睜開兩眼,就操心房子還貸問題,哪里有時間做學問?學生也是,在大城市,出了校門,就發現孩子可以玩的東西太多了。
簡直防不勝防?,F在的手機游戲還有其他形式的游戲,都要奪取孩子的時間。另外,孩子的自制力,也需要加強。
奪取孩子的時間等于慢性殺人,孩子的未來就這樣毀于一旦。這個不是個別現象,是普遍現象。需要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標。
小小的報刊亭里的精神食糧比較豐富,市民茶余飯后,出來走走的時候,就可以在報刊亭前面駐足欣賞。只是欣賞,回到家里,就沒有讀書的氛圍,只有報刊亭和書店,能讓人想起來家里有一個讀書沙龍是多么好的事。
季柯南心想,如果在縣城搞一個讀書沙龍,引進山外的資源,將圖書送進大山,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多么美好的事。但是,這個念頭一閃即過,想到以前向機構提出改革的建議書,結果石沉大海,沒了消息,讓季柯南很是寒心。
季柯南的想法很多,提出的建議得不到回應,就漸漸冷了心腸,看到項目中的需要,也只是笑笑,沒有提出,單位不鼓勵新創意,只喜歡溜須拍馬的,這樣項目的路越走越窄。季柯南從那以后,再也不寫啥方案或者建議書了。如果遇到開會,需要寫計劃書,就紙上談兵,做一個應景之作應付應付就過去了。
從積極到消極,從樂觀到悲觀,這個過程,不是季柯南造成的,是機構的獎懲機制造成的。劉小姐很聰明,可以屈服于馮菲菲那肥妞,她本可以靠著自己的翅膀就能飛翔,偏偏背負著馮菲菲這個肥妞負重前行,馮菲菲其實是巨嬰,是填不滿喂不飽的,馮菲菲的胃口超級大,大到無法想象或者超出人的想象。
看到報刊亭,季柯南想到許多,因為他愛讀書,對讀書的設施和項目格外重視些,但是,想法只是想法,說出來無人喝彩,只好作罷??纯瓷磉叺膬蓚€人,一開始也有鋒芒,也有亮點,有好主意,好想法,現在他們已經失去了光芒,也是抱著混的思想在項目點工作,受村民尊重,拿點工資,收點村民送的土雞蛋、土雞、臘肉啥的,至少不用自己掏腰包買,就是買,也買不到真貨。
文藝時代的人生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