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王貴妃與皇太后一
兩個女人在朝堂上可以說是各有心思。各有己見,時間在一天天的過去,大臣們每天都有新的政議在上奏著,皇上安善沒有受到朝堂上兩位女人的打擾,處理著國事,還是盡職盡責的,相對是合理的,對國對民都是向好的。
皇太后入朝堂之意就是要大臣們能為國為民上奏,奏之好的政議,得以皇上的批復,順利的在國內實施,促使國之強大,民之安康,一時間是達到了效果。
王貴妃在朝堂上有了皇太后在對峙著,一時間無法再左右朝政了,無法再控制朝臣了,漢王朝給予的任務也停滯了,這樣是不行的,自己是跟皇太后拖不起的,來自漢王朝的飛鴿傳書又到了,問之王貴妃的進展程度,是否有把握能和平演變樓蘭古國。
王貴妃是個不服輸的女人,因為這是其所有籌碼,是自己能保住權位的唯一方法,于是當然回書漢王朝,自己會盡快完成樓蘭古國之演變,演變成漢王朝的郡縣,飛鴿是放飛了,該如何行動哪,蘭琪兒被驅逐出了朝堂,皇太后自己該如何對付哪?
一時想到了皇上安善,對,還得是皇上,自己一定要先爭取皇上,得到皇上的全力支持。
王貴妃有了想法,已經不管太多的禮儀了,自己絕不能等待了,馬上在下人的陪伴下,出了自己的宮院,直奔于御書房,以求得皇上夜晚的光顧,安善因為內心覺得對不起王貴妃,好不容易有了身孕,竟然出了意外,于是只能答應了。
傍晚到來了,王貴妃早早令御膳房準備好了皇上的用膳,隨著皇上的到來,御膳便上滿了桌面,王貴妃開始了話語的交流,開始了煽情及表達自己這個來自漢王朝女人的苦與難,不斷的表達著自己現在已經是樓蘭古國的貴妃了,萬事絕對會從樓蘭古國的利益出發,對朝堂政議有獨特見解看法,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出發點不同,看法不同罷了。
皇上安善當然只能聽了,只能勸之,安撫之了,這就達到了王貴妃的目地,得到了安善的包容心。
夜很快的過去了,早朝又開始了,王貴妃這次可要在朝堂之上發表政見了。
大臣們及皇太后是不知道的,大臣們還如以往按部就班的在上奏著。
朱長史跪地道,臣有本折請奏。
大宦官道,有本即可奏來?
朱長史道,臣作為國之長史,派人時刻關注著國之物資情況,經濟情況,隨著匈奴國遭受了重創,匈奴國國民的生存出現了危機,促使匈奴騎兵開始瘋狂的橫掃戈壁大漠,戈壁游民為了能過上安穩的日子,移居在樓蘭城外的游民是越聚越多,大漠中各國商隊日益在減少,國內存屯物資在下降,在不有好的方法解決,本國國民的生活物資都堪憂啊,就不用說對城外游民的物資供給了,請皇上及重位大臣們政議吧,希望今日能拿出可行性答案啊!
大臣們這時開始了政議討論,討論的結果無非就是兩個方面,也許是大臣們的想法受到了限制,一方面大臣們的政議就控制游民的進城,控制城內物資的外流,一方面大臣政議是不同意的,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皇太后一時間沒有好的方案,只能靜靜的觀之了。
半個時辰過去了,討論在進行著。當然是受局限的進行著,王貴妃不急不緩的站起了身,開口道,臣妾有話要說?
皇上安善道。既然王貴妃有話要說,就說之,講吧?
王貴妃道,朝堂之上的大臣們討論是無意義的,沒有一點意義。匈奴騎兵以速度,強悍橫掃戈壁大漠中的游牧民族及商隊,使我樓蘭古國城外游民一時間增加了很多,反而各國商隊在減少,物資是供給不上了,這樣的事一時是不會改觀的,也許是一年,兩年,直到匈奴國再次強大,物資不缺之日,什么控制游民進入樓蘭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