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派軍兵出附城門做出對戰之假象,以求得漢軍能再次突進,使之減少漢軍兵對隘口城門及城墻上的壓力,更有利的消滅瓦解漢軍兵的進攻,當然這是祁山方的想法及做法。
可世事難料,漢軍兵中是有有心之人的,這人可不一定是將軍將領,這個普通的軍兵正好出現在了第二次掉閘門外,被隔離出了死亡地帶,被阻止于了隘口城門的門洞中。
這名普通軍兵的命是大的,他近距離的觀察到了掉閘門對漢軍兵攻破祁山城的重要性,掉閘門的關閉能完全的阻隔漢軍兵的長驅直入,隔離漢軍兵的前后呼應,有效的起到了滯緩漢軍兵攻城的速度,導致了軍兵的大量死亡。
于是在第三次掉閘門開啟前,已經聯系了幾名同樣被隔離的軍兵,在隘口城門旁找尋到了先前被損攻城車輛的木料,這木料可起到了非同尋常的作用。
攻城車輛的幾塊木料是能支撐住掉閘門的,是完全可以的,于是就形成了在掉閘門被第三次掉起后,漢軍兵突進時,幾名軍兵馬上將木料立于了掉閘門的下方,這樣一來出現了蘭大將軍及蘭琪兒們沒有想到的結果,不可控的結果,就是掉閘門失去了關門打狗的效果,這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隘口城門已經開放了,掉閘門在失去控制,祁山城的可就剩下附城門了,說實話,那附城門其實在修建時是沒有按城防建的,形同虛設罷了。
繼續閱讀
立門柱一支,這可就大大的改變了兩軍兵的死亡比例,立即加重了附城墻上的壓力,附城墻也遠遠低于隘口城墻的,現實的附城墻也只有兩三米高,也是不能有效阻擋大量漢軍兵的。
漢軍兵在兩位將軍的率領下,一千多人已經突入了主城與附城之間,而且漢后續軍兵還在源源不斷的直奔隘口而來。
上將軍等人看漢大量軍兵已經突過了隘口主城門,并不知隘口掉閘門已經失去了關閉了可能性,于是掉頭就撤。
蘭琪兒見漢軍兵被放入的人數可以了,馬上令軍兵們放掉閘門,掉閘門一時只是動一動,降了喲半米之多,就停住了,漢軍兵這時還在涌進著。
心里知道掉閘門一定是失去了作用,一定是被漢軍兵給支頂上了,是關不上了。
時間是不等人,蘭琪兒馬上叫喊起來,已經沒有了女皇的穩重姿態了,喻讓所有祁山軍兵都知道,有突發情況了,而且十分危急,十分嚴重。
一時間主附城墻上的軍兵可都聽到了,也看到了漢軍兵在源源不斷的涌入隘口城門,直奔于了附城墻及城門。
蘭大將軍是現場總指揮,對突發情況是要做出突擊部署的,這時在揮動旗語已經不好使了,開始口頭喊話了,一切將令便脫口而出了,那就是主城墻上的弓箭手及隘口兩側山腰上的弓箭手負責隘口城門前的漢軍兵,阻止漢軍兵入隘口城門的數量。
附城墻上的強弩手一律以掉閘門突進的軍兵為主,距離當然要控制于三十米之內了,關于突前的漢軍兵,那就由上將軍等將軍帶祁山軍兵出附城門短兵相接了,以求一時的勢均力敵,阻止漢軍兵于附城墻之外。
蘭大將軍將令一下,隨著幾千漢軍的不斷推進,祁山三方的箭雨在隘口城門前后封鎖著,漢軍還是有很少一部分突進到了附城墻下。
上將軍索哈等將領帶上千名祁山軍兵開始了正面的迎擊,還好的是附城墻上有銅鏡之光在助戰著,光束是正對于漢軍突進方向的,使之漢軍的視力是受限的,祁山軍是背對著光束而戰,這樣一來是占到了絕對的優勢,一時間漢軍的傷亡程度大大的高于了祁山軍兵。
蘭琪兒安然公主二人也同時下了主城墻及山腰,加入了阻擊漢軍的戰斗中,地面上的祁山軍兵因知情況的嚴重性,所以都是在用命去相博,都知道附城墻后就是手無寸鐵的族人家人,都是最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