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不可怕,就怕武夫沒文化。
文武百官忙跪下山呼萬歲。
爹爹抱著這塊匾從皇宮一路回到將軍府,真可謂是風(fēng)光無限。
二哥說雖然在朝堂上爹爹占了上風(fēng),但是這樣一鬧,大哥的仕途之路頗為坎坷了。爹爹回去也自責(zé)了好一陣,深以為自己給大哥添了不少麻煩,為了能給大哥鋪路,這些年他沒少給皇帝老兒寫奏折,幾乎是每天一本地往帝京送,我與三哥有一段時間曾經(jīng)偷看他的奏折
爹爹“臣毅聞帝京春寒,望陛下保重龍體,臣甚念。”
圣上“朕安。”
爹爹“臣毅聞帝京將暖,望陛下保重龍體,臣甚念。”
圣上“朕安。”
爹爹“西南碧落百花盛開,煞是動人,此等美景不能與陛下共賞,臣心戚戚然。陛下龍體安否?臣甚念。”
圣上“朕安。”
爹爹“臣聞陛下喜甜食,日將暖,西南碧落有西瓜早熟,多汁且甜,臣欲令次子瓔呈于陛下,以備涼夏,不知可否?望陛下保重龍體,臣甚念。”
圣上“路途遙遠(yuǎn),不必送來,朕安。”
爹爹“臣聞陛下近日欠眠,西南碧落有龍眼、荔枝,可補(bǔ)氣血,不日令次子瓔北上呈于陛下,萬望陛下保重龍體,臣甚念。”
圣上“不必送來,朕安。”
爹爹“西南苗部日前有民聚眾起事,蓋受奸人之惑,臣于本月廿一攜次子瓔將賊首生擒,現(xiàn)拘于獄屋,望陛下發(fā)落。”
圣上“朕安。”
我與三哥“……”
類似奏折爹爹一寫便寫了三年,即便是在回京的路上,爹爹亦是筆耕不輟,送奏折的通政使們也是風(fēng)雨無阻,爹爹的文筆雖比不上話本里寫情書的書生,此等堅(jiān)持精神真讓人欽佩不已。如今我們回到了帝京,爹爹與陛下可時時見面,那情書式的奏折也不必寫了,爹爹終于可以歇歇了,陛下也可以解脫了。
通政使們卻不是很開心,做為聯(lián)系定遠(yuǎn)侯和圣上感情的紐帶,他們覺得自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我只好安慰他們將馬養(yǎng)肥一些,畢竟爹爹還是要回到碧落城的。若是我進(jìn)了宮,不知道能不能與爹爹這樣日日通信。
想到在碧落城的大街上橫行的日子可能不再有了,我只覺得那匾額上的字刺得眼發(fā)熱,說了一句時下話本里最流行的煽情之語“三哥,沒想到,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我們還是回到了原點(diǎn)。”
三哥不為所動“好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