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哥功夫盡失之初,精神有些頹靡,爹爹甚是憂心,日日擔心大哥會拔劍自刎。
軍中有人給出了點子,說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通過讀書可以與先賢們進行神交,進而讓人走出陰霾,擁抱新生。
爹爹聽從其言,將碧落城所有書肆的書都搬到侯府。
然而作為一介武夫,爹爹自然不知道那些先賢的話對大哥有用,加之軍務在身,爹爹也沒有時間給先賢們的思想分門別類。
于是這項工作便交到了我勤學的二哥身上。
每日各類書籍源源不斷地被送到定遠侯府,二哥將傳統正能量的書籍挑出給大哥,剩下的就被他自己吸收了。
碧落城作為璟闌西南腹地最繁華的城池,文化的包容性、多樣性與開放性都遠遠超過了璟闌其他地方。
史書上記載的泓露夫人是太祖帝的一位不太/安分的妃子。
她與太祖帝初識于起兵造反時,太祖帝造反成功后便入宮當了妃子,但受不了宮中繁文縟節和勾心斗角,于某個風高的黑夜逃出宮,一路南下,歸隱在西南腹地的茫茫山川中。
縱觀歷史,能被史官看上并記載在冊的女子寥寥無幾,能有幸入得了他們法眼的女子們,無非就兩種。
一種如褒姒、妲己之類的名人,她們每個人身上都背著一口叫紅顏禍水的大鍋,她們的存在是君王昏庸的表現形式;
另一種是無名氏,就如前朝有一女子,她爹娘在她還未出世前就給她定了個娃娃親,誰曾想那男娃出生不到一歲便夭折了,這女子成年之后依舊履行婚約……這種女子之所以被記載,大概是因為她的行為對世間女子有鼓勵與榜樣意義,愚不愚昧不知道,總歸衛道士是喜歡的。
而泓露夫人就比較特別了,正史里記載寥寥數筆且無關緊要,野史中她的一生卻是相當的精彩絕倫。
與史書中記載的一樣,泓露夫人與太祖帝確實初識于造反之時。
彼時四處造反,泓露原是周朝名將之后,對周朝的皇帝亦有不滿,也跟著起兵造反。泓露武藝高強又用兵如神,沒想到造反規模越來越大,最后與太祖帝的軍隊遭遇時,泓露已經有做皇帝的資本了。
兩兵相接之時,太祖帝一方吃了不少苦頭。
兩邊的將領都想擁護自己的帶頭大哥做皇帝,當然恨不能置對方于死地,一來二去,雙方僵持了有一年之久。
太祖帝越打越糾結。
因為他發現打著打著,自己好像喜歡上敵方那個容貌俊美的小將了。
彼時太祖帝并不知道泓露是女扮男裝,以為自己喜歡上了一個男子,他的內心恐慌且煎熬。
以當時的形勢,太祖帝是立志做皇帝的,作為一個開國皇帝,若被世人發現取向有問題,他將要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甚至有丟掉皇位的可能。
若是丟到皇位能得到泓露,他又覺得是個劃算的買賣。
這種百爪撓心的心情讓太祖帝感到難受,與其自己難受,倒不如大家一起難受。
于是太祖帝找到泓露,向他表露心跡,說自己不想做皇帝了,想與他長相廝守,問他是否愿意歸隱田園。
泓露聞言覺得有趣且感動,遂表明女兒身,率領數萬大軍投誠太祖帝。
很快泓露就發現,她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樣迷戀太祖帝,因為她不想做皇后,也不會因為他納妃而吃醋,更不會因為他夜宿她人之所而黯然神傷。
宮中的一切讓她覺得煩躁。
在某個溫暖的午后,泓露問太祖帝是否愿意與她一起歸隱田園。太祖帝只看著她,并未說話。
幾天之后,泓露便走了,太祖帝命人尋了好久都未尋到。
后來許多人說太祖帝的帝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紛紛討伐,帝京被圍困數日,糧草耗盡之時,天降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