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院落中,當庭豎立著一塊大青石,上頭對外一面被削平,龍飛鳳舞的鐫刻著一首七言詩
“富貴逼人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開國永作金天柱,誰羨當年舊諸侯!”
——這是黃昶前世,著名詩畫大師,名僧貫休的絕句。而這一世,被黃昶做了一回文抄公,將之剽竊下來。
其中部分字句做了些修改,而且下面落款也寫得是“姬晟醉題”——黃昶自己要文名沒啥用啊。之所以把這首詩弄出來,卻是幫他岳丈大人用來炒作名聲,樹立“人設”的。
昱原君和昊陵君兩人相爭多年,大周朝野上下都知道這兩位王爺將來是要對外開拓疆域的,成功的話,便可以封土建國,成為新的諸侯王。
那么想要趁此機會攀附驥尾的個人,家族,門派,以及商閣,要投靠也只能在他們兩人之間挑選了。如今晟陽君強勢插隊,別的不說,至少要先把名聲打響,讓人知道除了那兩位外,大周朝還有一位姬氏王爺可以選擇呢!
這首七言詩恰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雖然形式與當今流行的體裁略微有所不同,但文學的魅力終究是共通的。“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當這十四個字被黃昶寫在了紙上之后,晟陽君一看之下便愛不釋手。
對于黃昶讓他自認作者的提議,晟陽君原本是反對的。畢竟文人都好面子,講矜持,不過當黃昶講明這是來自于他的前生世界,在當世并沒有同樣的詩詞之后,晟陽君就猶豫起來。
而當他的王妃在書房里無意中看到了這首詩后,立即先入為主的將其當成了丈夫的作品,并且大加贊賞——黃昶在文字中所作的那些調整,正是為了切合晟陽君的身份地位,以及當前心境而改。
此外,在所有人的一貫印象中,這位十七王爺素來酷愛詩詞,是個標準的文學中年。雖然以前并沒顯露過這么好的才氣,但沒準兒人家是厚積薄發呢?他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倒也不讓人奇怪。
于是晟陽君最終還是半推半就的接受了,并很快便在自家夫人以及門下清客師爺們的吹捧中得意洋洋起來,好像這首詩當真是自己作的——文人的矜持么,也就那個樣。不過他有這種自信倒并非壞事,因為這首詩果然在不久之后便風靡了整個鎬京城,估計傳遍大周疆域也不會用太久時間。
而晟陽君在詩詞中所“表露”出來的雄心壯志,自然也跟著廣為人知,堪稱是一次完美的廣告炒作。甚至就連大周天子景耀皇帝,在看到這首詩后也夸贊了一句
“十七弟好文采,好氣魄!”
圣天子金口玉言,皇帝這句話一說,便是欽定了晟陽君和另外兩位王爺一樣,同樣具備對外開拓的資格了。換句話說——他和原來那兩位選手,終于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而這首詩詞本身也可以為晟陽君的人物形象做個定位,和另外兩位王爺區分開來。相比起昱原君的裝模作樣,昊陵君的自大驕傲,晟陽君溫文爾雅,聰敏之主的“人設”算是立起來了。
其效果確實也立竿見影——最近前來投奔的人中頗多文士。其中固然有讀書讀傻了的酸丁,但也不乏長于治國理政之才。而這正是黃昶所需要的——要打架他隨時可以拉出一群師兄弟來幫忙,可管理人員,還是要大量的基層管理人員,仙門弟子可幫不上忙。
也不僅僅只有文士們會被打動,對于“一劍霜寒四十州”的意境,只要不是完全粗魯不通文墨的武者,那些江湖人物多少也能體會到一些,包括修仙者亦不例外。
——那兩位訪客便在這塊大石頭旁邊站立了許久,贊嘆了好一陣晟陽君的文采,方才進入廳堂。黃昶跟著走進去,里面已經坐了不少客人,卻并非一般在商鋪中挑挑揀揀,買了東西就走的那種著急態度。而是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