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齊國邊境,留舒一帶。
一望無際的邗溝運河,又再出現無數船只——
其中,有三只大船并成一排,幾乎都快將邗溝兩岸給鏈接了起來,端得氣勢磅礴!
而在三只大船的前面,分別劃有數小船。
并且,小船劃行的速度,也相當快——
遠遠地看去,就像小船將大船拖著劃行!大船眾星捧月般地,格外高調顯眼。
而在這條悠悠運河之上,也只有它們那一波船只!
運河已沒其他舟船敢擅自地露面——
好歹吳國攻打齊國兩次,且都用了同一方法利用邗溝運河北上,進而潛入齊國!
吃了兩記悶虧,受了兩次教訓,再不長個眼心,實在太說不過去——于是乎,自打齊國聽到吳國可能出兵的傳聞之后,齊國女君呂邗姜二話不說地,便強硬地要求離運河最近的所有城市村落等平民們,一律地避難,躲到遠離運河的地方!
也因此,吳王夫差站在一只大船里,挑了挑眉,意外地發現他們一路劃來十分順暢都沒人來搗亂!
亦沒人悄悄地報信給臨淄里的那位女君!
天氣略有悶熱,卻不妨礙一群漁夫們或船夫們起個大早,開始忙忙碌碌的一天漁夫們劃著自家的小舟,順流而下,去了偏遠之地,希望能網到一船肥美的河魚們;船夫們則熟門熟路地,將載人的小船停靠岸邊,等待旅人們的光顧。
不到半晌,岸邊果然來了一支衛國商販——為首的那名衛國商販從齊國買辦不少貨品,瞧見那個船夫,毫不生疏地說道“十匹布帛,前往宋國。”
那個船夫點了點頭,同意那名衛國商販的出價,順便替那支衛國商販卸了貨品,將其放置船里——倘若人多,便分作幾趟,務必將人或物依次地運往目的地。
有了邗溝運河,走著水路,絕對要比陸路快得多。
——盡管曾經的齊國君王曾因吳國憑借邗溝的便捷性,快速地攻打齊國而十分排斥運河,但那已是一年之前的事了……
昔日的齊國君王近期撒手人寰,依靠邗溝運河而過活的不少齊國平民們則暗地松了一口氣總算不用再擔心甚么運河被填之事。
即便運河也曾害死了許多無辜之人。
一番忙碌,上午已過,那個船夫愉快地劃船,又向邗溝的終點劃去。
——不得不贊美運河運河開鑿的成功,縮短了國與國之間的距離!以前從衛國到齊國再到宋國,翻山越嶺不說,還得風塵仆仆地趕路,忒得花費時日,自打有了邗溝,一天之內,都能游遍諸個小國,方便得很!
那個船夫一邊劃船,一邊唱歌,好不愉快。
猛然地,那個船夫發現四周有些不對勁兒——
不知何時,本該熱熱鬧鬧的邗溝河面卻死寂一片。那個船夫愣了半晌,方覺不大對勁——許是運河曾被吳軍洗禮了一次,那個船夫忽生警覺,二話不說地將小船劃向岸邊!豈料,他剛剛上岸,便見邗河遠方行駛無數小帆!與其此同,無數小帆掛著的旗子皆是「吳」字,簡直不要太明顯!
那個船夫看得一愣,渾身發起抖來,哆哆嗦嗦地跑要往陸地跑去——然而,他剛跑出一段距離,便見遠處亦走來一支軍隊,那軍隊舉著的旗幟依然是「吳」字……敢情也是吳軍么?!
而且,才與他分開不久的那名衛國商販,見到吳軍來了,慌不擇路,嚇得向河邊跑去——接著,那個船夫驚悚地聽見那名衛國商販慘叫數聲……
不必多想,定是那名倒霉的衛國商販慘遭殺害!
張了張嘴,那個船夫雙眼發黑,雙腿發軟,直覺他是沒法活著回到齊國了。
卻見陸地上的吳兵們有條不紊地停下腳步,一字排開,宛如一堵城墻,堵住了那個船夫的去路——那個船夫兩眼發直,不知該作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