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七年七月初六,黃歷上說是今天是黃道吉日,諸事皆宜,位于長安城西大約五里處一個叫長澤的地方,彩旗飄揚、鑼鼓震天,長澤原是長安城外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平日青壯不是下田就到長安城做工,多是老幼看家,略顯冷清,但今天長澤村卻是人滿為患,道路兩旁停滿了各種豪華的馬車,路上人挨著人,好像趕廟會一樣。
由于人太多,不僅長安縣、萬年縣的衙役出動,連京兆府的兵丁也出動維持秩序。
原因很簡單,今天是長洛路正式通車的日子,準確來說,是長洛鐵路正式通火車的日子,鄭鵬已正式把路命為長洛鐵路,還在崔源的堅持下,請太史局的太史令挑了一個黃道吉日作為正式通車的日子。
太史局也就是欽天監,職能為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秦、漢至南朝,太常所屬有太史令掌天時星歷。隋秘書省所屬有太史曹,煬帝改曹為監。唐初,改太史監為太史局,嗣曾數度改稱秘書閣、渾天監察院、渾儀監,或屬秘書省。開元十四年(726),復為太史局。
本來五月中旬就能正式運行,為了這個黃道吉日,延遲了一個多月才正式通車。
鄭鵬對周易沒什么研究,也不知這天“吉”在哪里,不過對太史局那名太史令還真有點佩服,起碼這天風和日麗,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這樣的天氣正式運行,省下不少麻煩。
前來觀看火車通行的人很多,不少親朋戚友也來捧場,不過鄭鵬沒時間接待,得為正式發車做準備:
“馬夫長呢,讓他把馬弄好,就是不出發,也讓百姓先看個仔細。”
“檢查煤粒夠不夠,還有蒸汔機再檢查一遍。”
“護軌隊出發多久了?一定在出行前確認各段鐵軌正常。”
“所有人員就位,不能出任何差池。”
鄭鵬作為長洛鐵路的最大股東兼總指揮,忙得團團轉,主要是為第一次正式發作準備。
華夏很講求意頭,喜歡開門紅,再說這么多人盯著,一會連大唐天子李隆基也要親臨,第一次正式發軍不能出差池,定要順順利利,為此鄭鵬把接待人的事交給崔源,自己一門子心思放在準備上。
反正崔源也喜歡做這種露面又風光的工作,只見他抱著開始吖吖學語的玄外孫鄭思遠,好像炫耀一般到處跟人寒暄,看他眉開眼笑的樣子,好像一個老來開孫樂的老人,要不是親眼目睹崔源這些年來的變化,鄭鵬都不敢相信。
想當年在貴鄉,崔源面帶寒霜眼露兇光,特別是那種不怒自威、視生命如螻蟻的態度,跟現在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正式運行前,鐵路已經跑過多次,包括夜間運行,人員間有了不錯的默契,還做了多次防止意外事件的演習,可以說輕車熟路,沒什么道度,壓力也不大,這次不過是比較矚目的一次。
“皇上駕到”
鄭鵬剛忙完,就聽有太監高呼李隆基親臨的聲音,抬頭一看,只見一隊禁軍護送大隊人馬緩緩向這邊靠近,走在前面的正是紅光滿面、意氣風發的李隆基,跟在他身邊的,正是去年新立太子的李亨。
一個把大唐帶到前所未有的盛世,無論是威望還是疆土都到達巔峰的男人,而一個將是繼承這片霸業的幸運兒,父子二人都是意氣風發、神采飛揚。
鄭鵬和崔源等人連忙前去迎接,一番禮儀后,又陪李隆基和太子李去看即將啟動的火車。
李隆基走到火車前,突然停下腳步,有些不解地看著火車車頭的位置。
“父皇,可有不妥之處?”李亨跟在李隆基后面,前面的李隆基突然停下,把他嚇了一跳,差點都要撞上了。
李隆基指著火車前側的位置問道:“鄭愛卿,要是朕沒錯,上次測試時,用作拉動的馬匹有十八匹,為何這次只有十二匹?”
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