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一片狼藉,我現在這情況,也沒本事再走到虎林里去抓旅鼠,再說生吃我也接受不了,于是只好硬撐著,向神廟后面那個林中村落走去,經過神廟廢墟的時候,我看到那個史密斯先生的尸體,同樣也已經被那些紅色的大螞蟻,拆解得干干凈凈,只剩下一堆白骨,散落在地上。
物質不滅,只不過換種形態繼續存在罷了,這些賞金獵人,活著的時候那么邪惡,死后,還是能為這地下生態系統做點貢獻。
神廟后面那塊空地上,原本倒有些鍋碗瓢盆,可惜在神廟坍塌的時候,被建筑灰塵給掀翻覆蓋住了,我只好繼續向村落中走去,剛一進村,走到離神廟最近的第一個農家院子時,我再也走不動了,推開籬笆,走了進去。
這院子的中間立著一根不算很高的木頭細柱子,上面吊掛著一個燈籠,這時天已經黑了,這燈籠卻是熄滅的,不過無妨,在我眼里,和君子峰山腹里那大洞相比,這里簡直就像白晝一般。
院子里和屋內都沒有人,有幾只母雞蹲在籬笆內一小排草窩里,見來了人,只有一只從窩里跳了出來,在地上走來走去,其余的倒也不怕人,不但不動,眼睛都不睜開。
茅屋的門也沒有關上,但我不用走進去,因為門外的墻邊屋檐下,就有一個小小的土灶,灶臺上擱著一瓦罐清水,灶旁邊有個大一些的陶缸,上面蓋著木蓋,里面也是大半缸清水。
水缸旁有個同樣用木頭蓋子蓋住的大篾籃,籃子里,底部還墊了些枯枝,估計是用來防潮的,枯枝間夾著一些氣味辛辣的,不知道是什么藥材的大片的葉子,應該是用來驅蟲的,枯枝上面,放著一個布袋,我用手按了按,沙沙軟軟的,袋子里應該是裝著些稻米,布袋子上面架著一個更小一些的篾籮,里面散放著十幾個雞蛋,這些雞蛋的外殼都被人仔細用布揩抹得干干凈凈的,并沒有雞屎粘在上面。
運氣不錯,更妙的是,我望了望灶膛里,里面竟然已經擺放好了木柴和引火用的干草,這家主人,應該是正要做飯或是燒水泡茶,就接到集合令,來不及收拾,便去神廟一層了。
我立時想在灶臺邊上找找火柴或者打火機,猛地想到,怎么可能會有,不禁失笑了,但我找了一圈,卻也沒找到火刀火石這兩樣東西。
這下我有點疑惑了,正費解呢,忽然我看到,灶臺邊不遠的墻上,一道木格子窗框,中間一根木條上,橫擱著一個四寸來長,拇指粗細的木筒子。
看那樣子,有點像以前古裝電視劇里看到的火折子。
我連忙將這小木筒子拿了下來,只見這東西有個蓋子,我習慣性的想用右手去揭蓋子,動了一下肩膀,眼前卻毫無變化,我這才苦笑一聲,又忙用嘴去咬開那蓋子。
剛一去掉頂蓋,就見這小木筒子里面是中空的,裹夾著密密的一卷糙紙片,紙片內似乎有幾點隱燃著的火星,同時我聞到了一股硫磺和松香的味道。
不會錯了,我連忙學著武俠片里那些出夜差的捕頭,用左手平舉著這個火折子,對著中間用力一吹,果然,一道如打火機打出的火焰,就在火折子上燃燒了起來。
雖是第一次玩這東西,但想來這火折子的原理也并不復雜,這里面應該主要是用硫磺、硝石、松香等物事,可能還摻雜一些藤條絲和干燥的樹根細條,用糙紙緊緊裹住,先前放入一些火星后,再將這東西蓋好,由于密封得好,里面的材料隔絕了氧氣,所以不會明燒,只會隱燃,而當需要使用時,只需要將蓋子拿走,用力吹風,這時在氧氣的作用下,里面的燃燒物就能夠被點著。
這東西從漢代就有了,所以除了火藥造紙印刷和指南針之外,這個古代的打火機,我覺得才是真正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創造發明,足見我天朝人民的生活經驗和智慧所在。
灶臺上,中空處架空置放著一個陶制的大鍋子,這東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