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六日清晨,香山縣縣衙。
古人有“官不修衙“的傳統,那衙門看上去極為破舊。
縣令寧登云是天啟二年的進士,此時已有五十歲高齡。他身體不太好,到巳時才起床,正在衙門后面的住人院子里逗鳥,卻看到一個仆人上報衢門關巡檢司的巡檢王光行求見。
巡檢司是明代從屬于州、縣的行政機構,設置于關隘和繁忙集市中。每個“巡檢司“配從九品”巡檢“官一員,另有從鄉民中僉點的弓手若干,負責維護關鍵地方的治安。
衢門關是香山縣通往廣州府官道上的一個重要關卡。從香山縣要去廣州府必須通過這個衢門關,漸漸就形成了一處集市。所以這里設置巡檢司一處。
這里的巡檢可以敲詐集市上做買賣的商販,可以說是一個肥差。而這里行人商販南來北往,這里的“巡檢“官也是整個香山縣消息最靈通的人物。
寧登云不知道王光行這個時候來找自己做什么,便回到了二堂。不久,王光行就在仆人的引導下走進了二堂。
王光行在巡檢位置上瘋狂斂財,并沒有少給寧登云銀子,更是經常沒事就往縣令衙門跑套近乎,所以兩人頗為熟悉。寧登云隨手指了指,讓王光行坐下喝茶。
“明公,出大事了!”
寧登云愣了愣,問道“何事?”
王光行說道“插云峰上的那伙盜賊,被仁厚坊的村民給剿滅了!”
聽到王光行的話,寧登云頓時瞪大了眼睛。
插云峰上有盜賊的事情他當然知道,這些盜賊勒索百姓,甚至屠殺黃家村他都知道。但如今這風雨飄搖的世道,這樣的強盜他根本管不了。縣里面的衙役、弓手不是強盜的對手,而如果想調集正規營兵剿賊,那些營兵里的守備、游擊便獅子大開口地勒索地方。
明代原實行衛所制度,以軍戶衛所兵為軍。這些衛所軍兵的身份是世代固定的,軍戶生的孩子還是軍戶,不但要練軍陣,還要種軍屯田繳納比民戶多的軍田子粒,地位低下。到了明朝后期,這些衛所軍戶大量逃亡和消極抵抗,失去了戰斗力。為了保衛江山,明廷在明代后期開始招募按月給軍餉的營兵。營兵和后代的士兵制度類似,每月發放餉銀。在明朝后期,營兵士兵和衛所軍戶同時存在,但營兵是明廷真正依賴的唯一戰力。
守備、游擊都是營兵下的官職。
到了明末事情又不一樣了,皇朝末年百弊叢生。營兵的戰斗力也變得不堪一擊,真正能大戰廝殺的則是將官的家丁。
強盜其實頗有武力,而且在山頂上據險力守,即便是營兵的兵馬想要攻上山也不容易,不知道要傷亡多少。而這些強盜一直敲詐的是地方上的農民,料想油水也不是很多。
香山縣距離守備、游擊的營寨較遠,大規模集結人馬過去不知道要花多少輜重物資,不劃算。而如果以精兵襲山的話,插云峰的強盜們肯定死守寨門。一個能戰的家丁起碼要養幾年才能養出戰力,每年都要花幾十兩銀子。如果為了一、二千兩的銀子死傷幾十家丁,當真是不劃算。
因為這樣的原因,插云峰的強盜在仁厚坊無法無天,根本沒人管。
不過,現在秦家村的人攻上插云峰劫了寨,事情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寧登云眼熱的問道“秦家村繳獲了多少銀子?都落入何人口袋?”
王光行一拍大腿,懊惱地說道“回明公,聽說繳獲了一千多兩銀子!被秦家村的人連夜分了!”
“那些刁民甚至都沒有和明公打一聲招呼,就把一千多兩銀子分到了村民口袋里。秦家村家家戶戶都分了幾兩銀子。那些出力的壯漢得了五兩銀子,做頭領的幾個人得了幾百兩銀子。”
寧登云吸了口氣,說道“銀子已經分了?倒是可惜。”
寧登云是什么人?他做人那叫雁過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