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情緒都會不一樣。有了這樣的一個官身,自己招兵買馬也不會被人誣告為謀反了。
秦昭看了看那烏紗帽。
明制,烏紗帽“以鐵絲為框,外蒙烏紗,冠后豎立兩翅(當時稱“山”),正前上方隆起,以金線壓出三梁。三品以上,冠用金線緣邊,四品以下,不許用金,只能緣淺色絲線?!?
明朝早期的烏紗帽翅子是下垂的,是模仿唐代的幞頭。明朝后期的烏紗兩翅展開,再后期的烏紗是高烏紗后山凸高。官位越高,腰帶就越高,烏紗也越高。
而秦昭看到的這頂烏紗帽后山凸起來并不是特別高,大概一則因為這是大明官方發下來的制式服裝,還是一定程度上堅持祖制的。另一方面秦昭的官位也不高,是五品武官,所以朝廷配的烏紗帽后山還沒有縣令高。
縣令好歹也管一縣幾萬人,排場自然是要比只管一個千戶所的千戶大一些。
秦昭再去看那一身官袍,看到的是一身大紅色的“連衣裙”。
以后世人的觀點看,明朝的官袍真的有點像連衣裙。當然這種連衣裙的里面是要另穿衣服的。
所以其實明代的正式服裝是很悶熱的,幸好這小冰河期的夏天不是特別炎熱,否則套一身官袍里面再套中衣,也就是內衣,真的要中暑。
那官袍是絲綢料子,秦昭一時間也分不出是蘇綢還是杭綢或者是繭綢,只覺得官袍料子好高檔,隱隱發出絲綢特有的光芒,紅燦燦的好看極了。官袍的正面繡著一副補子,上面繡的是五品武官的補子熊羆。
所謂熊羆,就是體型最大的棕熊。棕熊是陸地上有數的大型食肉動物,比棕熊大的食肉動物只有北極熊了,明人沒見過。補子上面除了主角熊羆還有一些配角花鳥蟲魚,不過那些配角在熊羆面前都顯得小極了,把那個熊羆映襯得十分威武雄大。
官袍還配了一個玉帶,也就是腰帶。不過這個腰帶實際上沒有約束下身官袍的作用,因為官袍的下身是一條“裙”,不需要約束。腰帶實際上是起裝飾作用的。
腰帶上鑲嵌著一些玉石和寶石。秦昭估計這制式制作的官服不會配太好的玉石寶石,畢竟朝廷也沒有什么銀子,都用上品玉石的話戶部要破產。
不過這大紅的官袍配上黃色的腰帶看上去十分耀眼,讓人有一種威風凜凜的感覺。
這一套服裝,朝廷第一次發下來的是起一個式樣作用,按照明制,以后秦昭可以自己仿制多做幾套。
其實除了這套常服,官員還有朝服、祭服、公服、燕服,適合于各種場所。但是南明朝廷現在草創,一切從簡,所以朝廷給秦昭只發了一套常服。其他的服裝要做的話,還要秦昭自己去打聽尺寸和形制,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