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搭理秦定安,信步走到開墾好的新田上。
這些新田都已經(jīng)挖好了田壕,一塊一塊地呈田字形,看上去百廢待興。河邊的遠處,一條條灌溉水渠也開始修建起來。那些水渠在河邊都高于地面五、六米,呈凸字形。高高的水渠一路將河水運到遠處高于河面的新田這邊。
有一道水渠已經(jīng)建好了,一道水渠連接三架水車。不停地有水從水渠里流過來。秦昭在水渠邊看了看,覺得那水渠里的水有后世四、五個自來水龍頭的水量。想來在合適時節(jié)灌溉一百五十畝水田不在話下。
秦昭算了算,三千畝荒地如果每年收五斗的地租,一年下來就有一千五百石地租收入,按照現(xiàn)在差不多三兩一石的糧價,折銀四千五百兩。
這是很可觀的一筆收入。
而更重要的,荒地一旦開墾成功,秦家村的村民可以大大擴展人均耕作面積。現(xiàn)在秦家村的人均耕作面積大概也就是二畝。而有了這五千畝新田后,秦家村的人均耕作面積可以達到十畝。按照如今的產(chǎn)量計算,農(nóng)民在刨除了地租后每人可得十四石糧食還多。
每人十四石糧食什么概念?按照每人每天半斤米計算,一個月一個人其實只需要十五斤稻米,一年無非是一百八十斤,一石多一點。拋去人均食用量,秦家村的村民們?nèi)绻N上這五千畝新田,每年每人能得一十二石半以上的糧食。
這么多糧食,就是每天大魚大肉都夠了,可以每人每天吃半斤肉。
如果不每天大魚大肉,就能用糧食換來銀子,買衣服和日用品,修葺房屋,這樣就足以豐衣小康了。
秦昭看著腳下的新田,浮想聯(lián)翩。
其實在明代最賺錢的是農(nóng)業(yè)。畢竟這亂世里最缺的就是糧食,種出來的糧食絕對不愁銷路。廣東廣西這邊沒有經(jīng)歷饑荒和戰(zhàn)火,生產(chǎn)出來的糧食都遠銷北方,換成銀子回流嶺南,才有了廣州城的繁榮。
秦昭正在那里思考,卻看到遠處突然跑來了一群人。那群人穿的衣服都比較體面,而且看上去似乎有些組織。他們沖到了正在修建水渠的一群村民旁邊,和那些村民大聲吵鬧起來了。
搗亂的人來了。
秦昭吸了口氣,揮手說道“走!我們?nèi)タ纯础!?
眾人走到了那群人身邊,就聽到那群外來人抑揚頓挫地大聲喊道“直娘賊!你們這些賊囚根!你們租種王舉人老爺?shù)奶铮煤梅N就是,哪個允許你們在田上面修水渠的?“
秦昭仔細聽發(fā)聲這人的喝罵言語,才知道這是舉人王元家的仆人。
被罵為賊囚根的佃戶一臉的不屑,罵道“王二麻子,你不要胡扯。這田怎么是王舉人的田了?這是我十三年前為了躲避田賦投獻的田,這是我的田!我在我家田上修水渠,關王舉人什么事情?“
那個被稱為王二麻子的人眼睛一翻,喝道“秦老三,你既然知道什么是投獻,就該明白。從十三年前那日你和王舉人畫了地契,簽了契約摁了手印,你這田從此就是王舉人的田了。你在王舉人的田里耕作這么多年短少了這么多田賦,你不感激王舉人么?“
那個被稱為秦老三的農(nóng)民怒道“什么短少田賦?今年守備爺說了個清楚明白,我們就都知道田賦只要二斗二合一畝了。這些年王舉人收我九斗的地租,還敢說短少我們田賦?我一棍子打死你個賊潑皮!“
王二麻子說不過秦老三,上去抓住秦老三的手,說道“秦老三,你擅自在舉人老爺?shù)奶锏厣闲匏愫臀胰ヒ姽伲 ?
秦老三整個人頓時慌張起來,拼命地要甩脫王二麻子的手。
“見什么官?誰跟你去見官!要見官便去見我們村的守備爺!“
“什么守備爺?你們都是民戶,隨我去見知縣老爺!“
秦昭聽到這里聽不下去了,喝道“王八羔子,哪里來的王八?敢在我秦家村耍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