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馬,小心地躲在馬匹后面。二十九名親兵則像猛虎出籠,兵分兩路朝鳥銃射擊的方向沖了過去。
那些鳥銃射手想逃跑,紛紛跳上馬狂奔。
但是他們的馬哪里有秦昭親兵的馬好?十個鳥銃手被二十九個親兵一路猛追,沒跑一刻鐘就部被抓到了。
和刺客接面時候發(fā)生了一些打斗,親兵們殺死了三個刺客。
剩余的七個刺客被親兵們抓著,扔到了秦昭面前。
秦昭看了看刺客的武器。
那是一種西北邊軍常用的鳥銃。特點是膛管前小后大,整個膛管看上去怪怪的。秦昭聽靖海衛(wèi)堡里為自己造鳥銃的匠戶說過,西北缺好鐵,鳥銃想不炸膛尤其不容易。所以那邊的鳥銃工匠只能把銃管后部造得極厚。
當然這樣造銃,步驟就更多,成本就更高了。
這樣的鳥銃也只能在四十步的距離上粗粗瞄準,甚至有時候只能打準三十步上的目標。
所以這些刺客十人伏擊秦昭,卻連秦昭的影子都沒打到。
其實沒有膛線的火繩槍命中精度都是很低的,歐洲十七、十八世紀的戰(zhàn)爭都是士兵持槍沖到四十米內才開始對射,可見其命中率有多低。
七個刺客都是年輕人,但是都不瘦,臉上皮膚也有光澤,顯然經(jīng)常吃肉。秦昭圍著這些刺客走了一圈,一腳踢在一個看上去年紀最大的刺客身上。
“你們是什么人?“
那個二十七、八歲的刺客往地上吐了一口濃痰,罵道“殺了老子也不說!“
秦昭冷笑一聲,拔出了腰上的鋼刀,一刀劈向刺客的脖子。
血像是噴泉一樣從刺客脖子上噴了出來,刺客發(fā)出一聲慘叫,拼命地用手捂住脖子,想按住動脈中噴出的血液。但是傷口太大了,他的動作毫無意義,他很快就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了。
秦昭用刀指著另外一個刺客。
“你們是什么人?“
那個刺客嚇得屁滾尿流,拼命地朝秦昭磕頭,一邊哭一邊說道“守備爺饒命!守備爺!我等是壩頭匪,大當家的說要給陸知府報仇,讓我?guī)B銃來刺殺守備爺,說雖然不太可能打死守備爺,但說不定真的成事!“
“什么壩頭匪?“
“我等是龍門縣王家壩鄉(xiāng)銀礦上的匪賊。我等聚集在銀礦礦山上,靠銀礦的收入衣食。“
“爾等壩頭匪和陸以軒什么關系?“
“知府陸以軒和大當家親得像結拜兄弟一樣。每幾個月大當家就去府城孝敬知府一次。知府得了大當家的錢,也就不向上峰申報我等劫掠百姓的事情。知府還多次向大當家許諾,最遲明年就招安我們,讓大當家擔任守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