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這幾天梅若楠都被困在家里養傷。
吳曉峰因為心里愧疚對梅若楠照顧的更加無微不至,導致石峰竟然都插不上手。
左右閑來無事,梅若楠開始剽起了《士兵突擊》。
因為手上有傷,梅弟弟和宋九卿被抓了壯丁。整天家里充斥著噼里啪啦的鍵盤敲擊聲。
梅若楠宛如回放般把電視劇的臺詞說了出來。兩個男孩子被她的故事吸引,整天亢奮的不得了,立志要考上國防大學。
奮戰了幾天幾夜,梅若楠說的嗓子都快啞了才剽完。
這幾天梅若楠的手腳傷口已經好了,也不腫了。只是那淤青還沒有散盡。
臘月二十八石峰和九卿依依不舍的回了都城,梅若楠也準備二十九回家。
吳曉峰買了一堆的東西塞到梅若楠的車里,答應梅小弟的平衡車也買好了。
二十九一大早,吳曉峰把梅若楠和梅小弟送出門,自己檢查了一遍別墅的內外,貼好了對聯和福字也回父母那里團聚去了。
梅若楠的車一拐進村頭的路口,就遠遠看見站在院子里翹首期盼的爺爺奶奶。
梅若楠激動的加快了車速。
回到家,兩個人被圍在中間噓寒問暖,家里熱鬧了起來。
三十一大早,梅若楠穿戴整齊就開始幫媽媽做中午的團年飯,奶奶則是坐著小板凳指揮。
梅爺爺帶著梅小弟和梅爸爸把院子又打掃了一遍,將梅若楠親手寫的對聯、福字和剪的彩花部貼了起來,年味在對聯貼上后驟時濃厚了起來。
廚房里,梅媽媽用大鍋蒸了一鍋米飯,然后開始準備供桌上的菜品。
梅媽媽將一扎粉條用紅線綁在筷子上,油熱后,將粉條炸成扇子開花形狀,已經膨脹成白色的粉條上還搭著染成紅色的澆頭。將筷子插在供碗里的蘿卜墩上,蘿卜上蓋上米飯,一份供品就成了。
接著梅媽媽又將兩條魚用紅線綁在一起,插上一根筷子,油熱了,裹上面,下鍋炸成金黃色。再澆上紅色的澆頭。也是要將筷子放到碗里的蘿卜上,蓋上米飯立起來的。
這魚和粉條需要兩份,這兩個菜造型精美、顏色漂亮。
然后是一整只烤雞端坐在盤子上,雞冠子挺立。
一盤子擺好造型的豬頭肉也準備好了。
梅爺爺帶領梅爸爸、梅小弟將餐廳收拾停當,抬出一張供桌,供桌上鋪了紅色的絲絨桌布,桌布搭到了地面。
梅爸爸將漂亮的粉花和魚分別擺在供桌的兩側,將雞和豬頭肉放在中間。4盤供果也擺了上去。
三副紅色的筷子用紅線捆好,豎起靠放在菜肴邊上。
兩根龍鳳燭臺擺放在一個玉質的香爐的兩側,上邊插著粗大的紅蠟燭。紅燭旁是蓋著紅頂花紋的供品饅頭。香爐邊放著一扎扎的高香。
一個復古的小酒壺已經裝好了酒,三只白瓷的酒盅整齊的擺放在香爐前面。
一切已經準備停當了。
梅爺爺和梅爸爸換衣、凈手后將梅家那大大的宗譜抬了出來,鄭重的將宗譜懸掛了起來。
宗譜是那種大的羊皮紙做的,四角上面描繪了很多大家口口相傳的天宮的景象。還有一些隱隱的線條。
最頂端是一男一女端坐其上。畫像下有一個方框,里邊用毛筆填寫著他們的名諱。宗譜上面只有六個名字,3代人。
梅家從太爺爺的太爺爺起,每一代都是獨子單傳,至于太爺爺的太爺爺是不是有兄弟姐妹已經無法考證了。到了梅小弟這一代已經是第六代。
前世每年看著爺爺和爸爸做這些,梅若楠都不以為然,當成好玩的事。
可是現在梅若楠站在宗譜前卻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梅若楠定定看著宗譜出神,看著上面太爺爺的名字梅若楠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