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與遼國,在所有人眼中,就是盤踞在這片土地上的兩個龐然大物。
當年澶淵之盟讓兩國保持了長達百年的和平,但耶律延禧的自大卻讓這份和平煙消云散。
唐寧的目標是析津府,這里是遼國南京道的首府,也是遼國的陪都。而且這里還是燕云十六州的第一站,幽州。
說句老實話,唐寧這一次出戰,肩上的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趙煦的身體每況日下,最近這段時間,他一天里有半天的時間都要躺在床上休息。
幽州這塊地方又并非是以前鎮作戰的場地,遍地都是平原,極其適合遼國的騎兵作戰。
宋國雖然在拿下了青塘之后也有了戰馬出產,并且擁有了一支相當數量的騎兵軍隊,但是宋人畢竟不像遼人那樣,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
騎術的差距雖然看上去微小,但戰場就是這微小差距的放大鏡。
鎮五萬人,共有一萬騎兵,其中兩千騎兵是騎著劣馬遠程作戰的旋風營。
剩下四萬人,三萬弓弩手,一萬步兵。這樣的搭配,在幽州與遼軍作戰,是十分不利的。
析津府對于遼國來說十分重要,這里是燕云十六州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靠近大宋的州府。同時還是遼國的陪都,因此遼國歷來都再次設重兵防守。
唐寧只帶了五萬鎮前來,而析津府守軍據武德司的情報,至少在八萬人左右,所以唐寧不敢冒進。更何況這一次并非是賭上國運的一戰,只不過是個試探而已。
趙煦太心急了,但是大臣們也寸步不讓。最終兩邊各退一步,決定派兵出戰,卻不深入,只是試探虛實而已。
但這樣的決策卻給了遼人機會,析津府守將蕭敢皿見宋軍遲遲不動,又收到了耶律延禧催促的文書,便派了八千騎兵出寨去突襲鎮。
鎮與其他宋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們極度的謹慎。一直以來唐寧都認為,情報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哪一方掌握的情報越多,哪一方取勝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唐寧從不敢懈怠,只要出戰,斥候必在五里之外收集情報。
因此遼軍騎兵出寨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鎮本陣,士兵們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情,鎮騎兵分為兩支部署在弓弩手的側翼,以防對方直接突襲弓弩手本陣。
步兵們擺好拒馬,撒好鐵蒺藜之后,就舉盾抬槍準備迎敵。
與在西夏時不同,一望無垠的平原上密密麻麻的騎兵從地平線遠處奔襲而來的場景,讓人感到十分的震撼。
三月初
草長鶯飛的時節。一陣風吹過來,地面上的青草便隨風起伏,蕩出了一層又一層的波浪。
不過很快,這些在風中舞蹈的青草就被馬蹄在身上肆虐。遼人望見戒備森嚴的宋軍,便不打算繼續進攻。
但是遼人騎射的本領可不是吹出來的,他們游曳在宋軍軍陣之外,一邊保持著機動性,一邊跟宋軍隔了很遠的距離互射。
遼人的騎射水平確實很高,但是宋軍的神臂弩也不是蓋的。即便遼人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但是也沒逃出神臂弩的射程范圍。
綁著火藥的弩箭落在他們的身邊,轟隆轟隆的聲響過后,遼軍戰馬受驚,開始不受控制的四處奔逃。
而草原也被爆炸后的余火點燃,一陣風吹過,滾滾黑煙沖天而起。
“侯爺,追不追?”騎兵統軍李尚來到唐寧身邊問道。
“算了吧。”唐寧搖搖頭“對方的騎射本領你剛剛也看到了,咱們要是追上去那就是給他們送軍功的。
收拾一下拒馬和鐵蒺藜,讓斥候繼續警戒。”
“是。”李尚拱拱手便退了下去,傳令兵也開始去軍中傳達唐寧的指示。
趙不知道什么時候留起了胡子,帶著一個眼罩,留著一把山羊胡,看上去就像個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