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很多次失敗后,蕭靖終于成功了。
比起馬班主,永盛班的班主向師傅要好說話得多。這個身材矮小的男人一臉的憨厚相,而且還不太會來事;在班主這個由“人精”構成的群體里,他絕對是個異類。
難怪永盛班的戲唱得好,行情卻一直不溫不火的了。
聽蕭靖說明了來意,這個大大咧咧的中年人咧嘴道“公子,您說的那些,向某都不懂。不過,您肯定是為了我們永盛班好,老向我承了您的情。報紙什么的,您想咋寫便咋寫。就永盛班現在這樣子,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大不了我們卷鋪蓋走人,換個地方繼續唱就是了。”
聽到這話,蕭靖的眼淚差點掉下來。這樣心思大條又自帶樂觀屬性的人或許比別的班主少了些謹慎,可是他話語間的真誠,還有給予心懷好意者的無條件的信任,都讓人心里暖暖的。
永盛班,就決定是你了!
蕭靖在現場看完了永盛班的表演。來的觀眾雖然說不上多,可每個人都看得非常專注。沒有人自始至終地瘋狂喝彩,他們只會在情節精彩處深吸一口氣,再中氣十足地喝上一聲“好!”
余音閣里的“捧角”不少。而這里的人,大都是來看戲的。
等一場戲結束、觀眾都意猶未盡地散去了,蕭靖又找到了向師傅。永盛班不用趕場,兩個人坐在一起聊了快一個時辰,蕭靖才深深一禮,告辭離去。
至此,內容方面的準備工作部完成。
當晚,堂屋里燈火通明。蕭靖、邵寧、潘飛宇、董小雅四個人都在,商議和爭論的聲音一直持續到了深夜。
這樣的日子,以后還會有很多呢。
第二天一大早,其他三個人還在睡夢之中,蕭靖又拿著東西直奔長渦鎮。
半個月后。
蕭靖坐在桌前,眉頭緊鎖。
桌上堆著一大摞紙,是他從長渦鎮張老漢家拿來的樣張,加起來一共不到兩百張。這些,是張老漢家齊上陣后在一天之內印出來的數目。
看得出來,張老漢下了非常大的工夫。雕版時,他按照蕭靖要求預留了頭版的報頭、報眼、底欄等位置,還特意做好了區隔;為了容納更多的內容,中間的字也被雕得盡可能的小。
真是苦了這位可敬的老人。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減少印刷方面的工作量和技術難度,新報紙是八開一版的。就是說,每一張報紙都是八開大小,只有正面印東西。先行刊發的報紙算上頭版共有四版,那么印刷出來的總張數除以四才是報紙的份數。
之所以這般設計,除了上面說的那些原因以外,還有蕭靖的一點點小心機;也不知道發行了以后,到底能不能達到他預期的效果?
產量方面,蕭靖曾了解過一些關于雕版印刷的知識。一個最熟練的工人,每天可以印出一千張左右。這個產能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如果是在創刊初期,算上雕版和報紙內容的制作周期,那么這個數量還是勉強夠用的。
可是,張老漢那邊的產能就不夠了。就算每天能印出兩百張,就算報紙做成半月報,除去雕版的時間,真正能印出來的又有多少?每份報紙要用四張紙,換算過來,就是他在雕版完成后可日產五十份報紙。
這個數字,實在有點可憐。
本來,蕭靖就已經對制作周期很不滿意了半月才出一份的報紙,固然可以起到“饑餓營銷”的效果,可你怎么說服潛在的廣告商往里投錢?
內容已做到能讓人看懂并產生興趣。結果,報紙卻只能賣出區區的幾百份,不說時間間隔,光是這感人的數字,就讓他想要一頭撞死。
那怎么辦?讓張老漢加班加點?
他當年確實是個非常出色的匠人,眼下他的身子骨也說得上很硬朗,但他畢竟年紀大了。蕭靖知道,如果自己開口,張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