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又是兩個多月過去了。
今天是第九期鏡報發售的日子。以往,蕭靖只要賣上很短的時間,報紙就會發售一空;今天,他足足在街上站了兩刻左右,才把一車的報紙賣完。
不是鏡報的吸引力下降或者來買報紙的人減少了。之所以需要這么長的時間,唯一的原因是蕭靖手里的報紙數量大大增加了!
此前,他一個人最多帶來四百份報紙;今天,光是他賣掉的就有兩千份,所以今天隨他而來的是一輛大車,而不是一架手推車。
這一切,多虧了張老漢。
拿到了蕭靖給的大筆資金,他便心意地投入到了印刷作坊的建設中。他不顧自己的年紀,每天不辭勞苦的四處奔波,終于在長渦鎮和浦化鎮之間找到了一處適合用來開作坊的院子。
看到張老漢為自己的事這般操勞,蕭靖心中非常過意不去,便動了“給他留下些產業”的想法。畢竟,他的家人沒有他的手藝,將來若是只靠農耕度日,最多也不過是個溫飽有余小康不足的尋常家庭罷了。
于是,在置產時,蕭靖苦勸張老漢把這處宅院歸到他自己的名下。
可是,執拗的張老漢說什么也不肯。蕭靖勸得急了,他也只是吹胡子瞪眼睛地道“小老兒一家受公子大恩,尚未報答于萬一。公子這又是何意?莫非是看不起俺不成?此事休要再提!”
于是,蕭靖的名下又多了一套房子。
稍事收拾后,張老漢又利用自己的關系找來匠人制作陶活字和報紙版式的模具;市面上沒活計的人很多,他招收了四個聰明伶俐的年輕人當學徒,以最快的速度手把手地把活字印刷的技藝傳授給了他們。
為了呈現更多內容,報紙上的字號比一般書籍要??;除了正常的文字以外,還有很多區塊經常要用到特別大或者特別小的字體。
所以,制作活字多費了些時日。上月底,第一批試印的報紙新鮮出爐了。雖然印刷質量有所下降,但印刷速度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即便是由那些技藝尚不純熟的學徒來操作,每日也能印上近千份。
若將來再招些人進來,那產能便會十分可觀。
有了自己的作坊,蕭靖也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專門從那一千五百兩里拿出一百兩付給了雅文堂的余掌柜,約定以后每期鏡報,雅文堂都會幫蕭靖印制五百份。每次印制的價格,連同紙張、墨、糊藥、人工在內,約二兩左右;是以雅文堂會連印五十期,再觀后效。
對余掌柜來說,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印報紙的工作量不大,除了排字費些時間,其它的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作坊里的活字也都是現成的,與其堆著落灰,還不如用起來。蕭靖先付了印刷費,報紙是否賣得出去也和雅文堂半毛錢關系都沒有,他這個掌柜一點都不用操心。
蕭靖還記得談好生意的那天,余掌柜笑得如天官賜福一般“公子若有差遣,只管開口便是。小店的書坊除了印制經典外,并沒有太多雜務,即便公子要日印千份、兩千份,也是小事一樁。”
想起這些,蕭靖疲憊的臉上有了笑意。報社總算是徹底步入了正軌,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預期發展。唯一令人不安的,是編輯和記者團隊的人實在太少了。
印刷的產能倒是足夠。而采編人員……哎,除了新加入了一個蘇玉弦,再沒別的進展。
偏偏,今天這期報紙的頭版還放出了重磅消息從即日起,鏡報將改為三日一期!
即便像現在這樣半月一期,邵寧都在抱怨自己快被累死了。潘飛宇雖然嘴上沒說什么,但那幽怨的小眼神早就說明了一切。
蕭靖也知道大家的壓力大??墒牵搅诉@個需要乘勝追擊以擴大戰果的節骨眼上,他已別無選擇。
“我還道怎么到了這點還不見人,原來蕭公子在這里發起呆來了?!庇腥嗽谒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