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起來
“這些圖是誰畫的?就跟這人當時就在臨州一樣。”
“圖很精美……作圖的一定是位手藝高超的老師傅。”
“新聞配上圖,看著比以前舒服多了!想當初滿篇都是字,密密麻麻的,就跟一大群螞蟻似的……”
李狗兒顧不上別人說什么了。他在桌上丟下幾文錢便帶著報紙快步走掉,如果可能,他真想早點把報紙上的故事分享給街坊鄰里。
坐鎮浦化鎮的蕭靖也在接收著來自不同渠道的消息。
讀者的反應與他所料想的相去不遠。慘案過去了幾個月,人們本已有些淡忘,可鏡報的出現讓大家的關注點重新回到了臨州。畢竟,普通人頂多從風言風語中聽說一些事件的細節,而報紙詳盡的報道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現在,街頭巷尾的人們熱議的都是報紙上刊登的內容。令蕭靖松了口氣的是,他擔心的事并沒有出現。
這幾篇報道與評論都曾數易其稿,他還為了修改問題在回來的路上和秦子芊吵了兩次。
最后,刊出來的稿件堪稱字斟句酌。無論是新聞報道還是評論,都保了朝廷的臉面。不僅如此,評論還對朝廷的政策大加頌揚,又通過細致的解釋說明幫助官方安撫了部分躁動的民眾。簡單地說,報紙的態度和朝廷是一樣的仇一定要報,但要先積蓄實力,攢出足夠動兵的錢糧!
這樣的說辭足夠完美,即便是有心人,也很難以“妄議朝政”的名義來攻訐鏡報。
質疑的聲音不是沒有,但很快就消失了。準確地說,說話的人被別人的吐沫星子淹沒了。
有些人一如既往的嘴欠。明知道鏡報的報道都是真實的,還非要說上幾句諸如“居心叵測”、“惑亂人心”之類的話。
結果,周圍的人們不干了這報道哪兒錯了?
我大瑞朝人杰地靈,難道不應該有這樣的仁人義士么?
怎么,你是覺得皇上不圣明,還是朝堂上的諸公昏聵無能?
說鏡報描寫的屠殺言過其實,那你把你家里人送去給北胡兵士娛樂娛樂?
鏡報從不想搞一言堂,但對于毫無理性只知道無理取鬧并且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倒也有一種名為“政治正確”的武器可以拿來用用,讓他們自食其果。
這不,效果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