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非沒有接受媒體的采訪,甚至沒有和隊友們去喝慶功酒,只是在離隊的時候他和每一個隊友擁抱了一下。
“我就這點時間,我得回去陪陪我的老娘?!?
這是他給隊友們沒去參加慶功宴的理由。
陸非回到彭城陪老顧和老媽呆了一天,帶他們去云龍湖邊轉悠了一圈,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偶爾碰見幾個球迷會上來合影,他也都笑著答應了。
10月4日,陸非坐上了飛往西雅圖的飛機。
坐在飛機上,望著窗外飄過的層層白云,他的腦海中回想起這幾天發生的一些出乎他意料的事情。
這幾天中國籃球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姚明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未來中國高水平運動員多數會出自校園,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學校體育系統成長,像美國的ncaa一樣?!?
而中國籃協緊跟著頒布了一系列的計劃,俱樂部方面要求各大俱樂部建設青訓體系,培養年輕人,青訓隊員會送到各大高校委培,而校園籃球方面,國家籃球訓練營不定期向各大高校籃球隊培訓機會,當地cuba球隊有機會向各自省份俱樂部提交優秀球員培訓計劃,而今后cba職業籃球運動員的選拔會從校園和青訓中雙層選拔。
這有點出乎陸非的意料,陸非記得2003年的時候,國內并沒有提出過體教結合這個計劃。
是姚明提到的那句話還是因為自己的出現?
自己的出現讓國內某些單位看到了校園籃球的潛力?
陸非不知道體教結合的方式能不能解決中國男籃人才斷層的問題,甚至不知道會不會有拔苗助長的嫌疑。
畢竟國內籃球發展的問題太多了。
球員和教練斷層嚴重,籃球體制不夠完善,職業聯賽發展畸形,國內籃球的發展不是一個體教結合能夠解決的。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就是中國籃球的基礎很好,金字塔塔基很牢固,的確這些年喜歡打野球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但90的中國籃球愛好者,連全場比賽都沒打過幾次,就是在半場打一打3v3,更別說有什么接受專業訓練的機會了。
野球愛好者人口再多,和青少年籃球培養體系沒什么關系。塞爾維亞、西班牙、立陶宛、意大利這些世界強隊,球員的對抗能力非常出色,但是跑跳這方面身體素質并不比亞洲人強太多,那些歐洲后衛還沒有林書豪快。而對抗能力完全是可以訓練的。
他們立足于世界的基礎是,球員出色的基本功,出色的技戰術素養,出色的團隊合作。雖然天賦上比不過美國人,但是歐洲球員在戰術素養、團隊配合和基本功上完全不輸給美國人,歐洲出品的球員,往往是nba技術出色、球商高的代表。
歐洲籃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離不開他們極為完善、嚴謹、科學的青少年職業培養體系,這是最值得中國學習的部分。
但是從國情上來說依然很難照搬歐洲的模式。
中國有多少愿意頂著恐怖的升學壓力,把孩子送去每周接受大量訓練的家庭?
有多少合格的基層籃球教練?
有多少業余聯賽與青少年聯賽?
有多少俱樂部有完善的青少年選拔培養機制?
說白了國內的籃球體系和全民是脫節的,依然是“舉國體制”的一種,如今籃球市場的火爆并沒有從根本上觸動長期以來的體系。
但是這一次,卻是國內籃球做的一個大膽的嘗試,正在試圖打破這種壁壘。
只是結果如何,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是陸非覺得現在也不失為一個最好的時機。
起碼現在還是中國男籃的黃金時期,人才井噴,大姚,大郅,易建聯,劉偉,朱芳雨涌現,雖然男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