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的現場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在心里想著,這好好的一場新聞發布會,別搞成批判大會啊!
陸非渾不在意,繼續說道“愿意留下的籃球運動員無非兩種類型,一是真的有天賦,而且確實被認可的那種,咱們就拿現在廣東的易建聯來說,他的身體天賦早早的被深圳體校戴校長發現,注定了他就是當籃球運動員的料。”
“另一種是家里真的很有錢,并且有機會接受完善的籃球培訓,不得不說這類人群的機會比普通人要多得多,有錢能送個禮就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大家也都知道,有些確實給足機會打的還可以,而有些確實不是這方面料卻占據著名單的優先權。”
“后衛門檻就更高了,要是艾弗森在中國,長得矮,家里又窮,沒關系沒后衛,無論天賦再好都沒人要。”陸非開了個玩笑。
底下的記者也都笑了起來。
陸非緩和了一下,也知道自己說的有些過了,但是他既然說了,就決定繼續說下去“我上面說的這些還只是身體有條件的孩子,真正要打籃球還要測骨齡,測出來的未來身高不夠依然沒有資格。”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從小接受專業訓練真的很貴。現實問題就是很大一部分家庭承擔不起這部分費用,更加現實的是,即便傾家蕩產培養出來的孩子很可能一次傷病就給毀了。”
陸非嘆了口氣“我相信看到這篇報道的家長,沒幾個敢將孩子送去專業打籃球,競技體育的殘酷就在這里,你以為你的孩子能成為姚明,王治郅,或者是我陸非,但是大多數時候……他不能。”
這段話就有點扎心了,采訪的記者甚至不知道該不該把這篇報道發出去了。
“但是!”
陸非一句但是讓在場的記者猛地打起精神。
轉折來了!
“但是體教結合有一個好處。”陸非微微笑道“這可以讓更多愿意追逐夢想并且有天分追逐夢想的孩子能夠真實的碰觸到成為職業球員的可能,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可望而不可及,讓這些愿意吃苦,能夠吃苦的孩子有了成為籃球遠動員的途徑。”
陸非指了指身旁的姚明“大姚歲上體校,除了正常讀書之外,每天要加練三個小時,十四歲進入上海青年隊,每天訓練多長時間大家可以問問他。”
姚明摸了摸鼻子,說道“十個小時以上吧。”
“咱們以為大郅是靠天賦,進體校那幾年,他每天都在拉伸加練,這種訓練上的。”陸非看了一眼一旁沉默的王治郅說道“所以體教結合讓更多的人能夠觸碰到了機會,但是機會是留給那些對自己更狠的人,這些人不會是所有熱愛籃球的愛好者,也不會是現在校園里體教結合的每一個同學,他只是一小撮人,只是那些刻苦、拼命的人。”
說到這個時候,陸非的聲調明顯提高了許多。
他對記者說道“請把我最后這句話當做標題送給那些想要走上這條路的孩子和家長如果你有夢,如果你夠狠,那就去追,不夠狠,那還是不要讓家人瞎擔心了。”
新聞發布會結束,陸非姚明王治郅三人又立刻坐上了飛往大洋彼岸的飛機,甚至連家都沒有回去。
這讓陸非媽媽在陸非爸爸跟前抱怨了許久。
而陸非新聞發布會所說的一席話,也成為第二天的熱門話題,包括張衛平徐濟成在內的許多籃球評論員一致認為陸非的話給中國籃球尤其是中國家長對于籃球的認知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新華日報》也在當期刊物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籃球運動的體教結合應該理性對待,而不是狂熱的盲從。”
籃管中心領導李元衛也站出來贊同陸非所表達的觀點。
《體壇周報》的標題更是醒目——追夢,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