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云的意識即將變為混沌狀態時,不知道為什么,他想起了小時候經常做過的夢。
確切的說,這不是他有意識的回想,而是某種強行植入他大腦里的記憶。甚至連他自己都不能確定,是真實的記憶,或是夢境中的幻覺。
深綠的苔蘚在巨石浮出水面的一刻,映出了猶如橄欖綠色般的建筑。波濤在狂暴地沖刷著石階,和無數凸起的巖石造物。那些石塊樣的建筑表面覆蓋著厚厚的苔蘚,扭曲猙獰的形態,顯示出那些并非按照人類美感所形成的尖碑。
那是一座無比龐大的城市,全部沉入海底,露出水面的只有一座巨石堡壘。
城市的構造與未來派藝術相仿,建筑物的結構都是反常的,與歐幾里德幾何學完全相悖。乍一眼看去,像是凸起的建筑表面,仔細分辨的話又像是凹陷下去的。
其前所未見的空間結構和維度尺寸,會使人產生強烈的厭惡感。
仿佛來自黑暗群星的邊緣,將無盡的黑暗投射在那些造物之上,處處都在影射破碎的空間結構,連太陽都在這些幾何形態的反常折射下扭曲。這些建筑由巨大的、大到不可能來自地球的綠色石材建造;還有高到令人目眩的巨石雕刻,宏偉的石像和華麗的浮雕;整個城市散發出強烈的不潔氣息。
在好像是青銅鑄造的大門前,只憑感覺就能感受到從門里吹出的冷風。
一個難以想象的巨大黑影遮蔽了天空,就像是群山跌落進了弧形的海平面,變幻不定的形體,映出令人費解的奇特符號。
在黑影略過那些建筑時,星光呈現出古老、禁忌的古書中記載的排列方式,運行在它的體內……
諸葛云曾不止一次夢到過那些令他恐懼的景象,每次夢醒后,都會被汗水打濕睡衣。他不知道這是某種刻意的顯示,還是由于脆弱敏感的神經在捉弄他的思維。
隨著年齡的增長,做這種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但是那種感覺卻保留了下來,讓潛意識中的印象,一直不斷的完善著他的記憶。
此刻的他,就算知道自已仍然處于“太平洋”號的船艙內,但是某種意識,早已經剝離了他的身體,讓思維神游萬域之中,感受那無比親切的感覺。
他忽然收起了意識,想起了自己的使命,于是挪動腳步,向著艦船的生活區走去。
……
星歷230年升空,“太平洋號”從木星外圍出發。
是地球人類自火星軌道上,建立第一個太空移民基地以來,第二只出發脫離太陽系的探索飛船。
第一只是實驗性質的探索船,于兩年前出發,上面并沒有人類,完全由智能主腦控制,依照系統程序運作。
船上ax7003型智慧電腦,除了做重要決定外,妥善的安排著飛船上所有不需要人類操作的工作。
甚至連一般航行指令,都是由電腦智能ai統籌。
在這個時代,在經過了2次技術爆炸——一次是超級粒子的發現,另一次,是百萬分之一納米級材料的突破與應用。
隨之而來的科技進步,幾乎涵蓋了人們已知的各行各業,人類的科技實力在短短不到70年間,就已經超越了原先需要300年,才建立起的知識體系。
很多原先被認為是不變真理的認知,已經被證偽。
伴隨新的理論體系和制造水平正在逐步完善,人類已經主宰了太陽系。
就好比哥倫布時代的人們——手中拿著羊皮紙手繪地圖,用破碎的地域邊界,拼湊出歐洲海岸線的位置,地球的概念只存在于人們的想象中。而現在的人們,只需通過小小的手機,就能看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事——就好像是用上帝的眼睛,俯瞰這個星球一樣。
這,就是自公元世紀消失以來,800年的時光,帶給人類認知上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