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竹管來還要更加不方便。
最后張書恒從一條盤在地上的蛇得到啟發可以制造一個金屬圓盤,里面以鐵片隔開成蚊香狀,把放在里面,這樣不就能裝入足夠長的了嗎?只要這個金屬圓盤密封性好,保證不漏水,就能使用。
解決了在水下放置長容器的問題之后,張書恒又在開始考慮,如何讓燃燒速度變慢。
當年的都是紙張或者棉線里面包著,所以燃燒速度很快。張書恒想到一個辦法加厚棉線的厚度,減少里面的,這樣的燃燒速度就從每秒08厘米的燃燒速度降低到每秒04厘米的燃燒速度。
以每秒04厘米的燃燒速度,燃燒完一米長的,需要250秒,這樣只要在圓盤內放入一根三米長的,就能保證特戰隊員引發引信之后安撤離。的外面還涂抹上一層石蠟,即便是圓盤漏水,也不會熄滅,只要保證拉火管可靠即可。
張書恒找人打造了一個直徑300毫米的圓鐵盤,這種圓鐵盤外形好像餅干盒,里面用鐵皮隔成蚊香狀,還有一塊蓋子和拉火裝置,蓋子能緊緊蓋住圓盤。他把減少了裝藥的放入圓鐵盤內,的一端連接在拉火裝置上,另一端從圓盤底部中心的小孔穿出,連接到殼體內,同連接。
是個木頭盒子,以石蠟封住縫隙,保證不會漏水,內裝填了和。由于這枚只是一枚試驗,里面的裝藥量非常少,只有100克。
做好的圓盤式引信被固定在上,以石蠟封住圓盤和的連接處,又封住蓋子,保證不會漏水。拉火繩從一個開孔的軟木塞內穿出,軟木塞緊緊塞住圓盤側面的小孔,里面有拉火裝置,拉火裝置后面帶有一點引藥,可以引燃。
做好了之后,張書恒攜帶著這枚10公斤重的,鉆入水下,把放在水底石頭縫內,再以一塊石頭壓住,以免浮出水面,隨后拉出拉火繩后迅速游泳撤離。
大約十分鐘后,只聽到水中傳來“轟”一聲巨響,水面上騰起一道沖天水柱。
“太好了,定時試驗成功!我們可以造一批用來實戰的了。我們先造五十枚吧,估計一枚就能把一艘船送到海底,如果是大船的話,就放上兩枚,兩枚都放在同一側,一爆炸就能讓船一邊進水,最后翻沉海底。”黃德美十分滿意的下達了命令。
“是!屬下一定完成任務!”張書恒立正行禮。
平均每一枚10公斤重的內需要裝入25公斤,而一枚內的裝藥量只有100克左右,制造一枚,就需要拆開二十五枚取出才夠用。
裝藥量如此之少的,若是用來對付后來的鐵殼艦船當然是不夠看的,但是用來對付這個時代的木頭船,估計一到兩枚就能把一艘船送到海底。
接下來,張書恒就帶著幾名懂得的戰士一起動手,他們一共拆開了1250枚大威力,從里面取出。與此同時,張書恒讓島上的木匠打造木頭盒子,用來充當雷體,并帶著鐵匠,以薄鐵皮來打造圓形引信盤。
的雷體是一個正方形的木頭盒子,盒子的長寬各400毫米,厚度60毫米。木頭盒子底部有四個腳,每個腳上都鉆了孔,到時候可以用螺絲刀和螺釘,把釘在船底。而用來放和拉火管的圓盤直徑300毫米,厚度20毫米。
之所以使用木頭盒子來打造,是因為島上沒有鐵廠,只能打造簡單的刀劍等冷兵器,或是薄鐵皮,無法鑄造雷體。
從里面取出來的被倒進內,再把引信從小孔插入,以石蠟封好,再把插入引信內,再把另一端從圓盤的小孔內穿過去,放在圓盤內卷起,最后把圓盤固定在上。
拉火管就不需要另外造了,只要用拆下來的上原有的即可,在拉火管外面加上一個穿了孔的軟木塞,拉火繩穿過之后,也用石蠟封好。
為了保證引信不會漏水,張書恒讓人以油紙包裹造好的。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張書恒在木匠、打鐵匠以及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