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方面武器精良,另一方面剛剛取得了一場大勝,殲滅了2000太平軍精銳,而且還包圍住馮云山,迫使馮云山引爆包,此時湘軍士氣大振。
江忠源到了城外的曾國藩大營,見到曾國藩之后,立即苦苦相勸“滌生啊,長毛作戰勇猛,十分彪悍,而且武器精良,您在城外野戰,恐怕要吃虧的啊!”
曾國藩冷笑“我軍初勝,陣斬長毛賊寇偽王馮云山,如今我軍士氣大振,應當一鼓作氣擊潰長毛,而不是龜縮到城內固守!倘若我放棄城外陣地,只能長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岷樵啊,你就不用勸我了!”
任憑江忠源如何相勸,曾國藩就是不肯進城,執意要在野戰中一舉擊潰太平軍。
可以說湘軍的武器裝備和太平軍差不多,也是一支裝備精良的半西式軍隊,雙方都有洋槍大炮。但是曾國藩說實話,打仗的手藝并不怎么樣。真實歷史上,曾國藩只要對上楊秀清就是屢戰屢敗,曾經自殺五次,只是五次都沒成功。若不是后來天京之變,楊秀清死于太平軍內訌,曾國藩還真不是太平軍對手。
太平軍同湘軍在長沙城下展開了一場試探性的交手,雙方并沒有立即派遣步兵對攻,而是先以大炮向對手陣地轟擊,相互試探對手的實力。
“轟轟轟”在空中來回穿梭的炮彈,不斷的落在對手陣地上,騰起了一團團巨大的火球,土疙瘩、碎石塊和碎木片不斷飛上天空,木樁鹿砦被炸得粉身碎骨,地面上留下了一個個巨大的彈坑。
但是楊秀清卻留了一手,他把一批從清軍手中繳獲來的土炮推在前面,而把精良的洋炮藏了起來,以隱藏自己的真實實力。
畢竟這個時候,局面對太平軍不利,太平軍的精銳老兵本來也就只有兩萬多人,沖擊爆破缺口的時候損失了三千多人,馮云山那邊又損失了兩千多人,這就損失了五千多人了,占了老兵的四分之一!
而湘軍初來乍到,又剛剛打了一場勝仗。雖然湘軍只有兩萬余人,可是湘軍那是實打實的兩萬多人,而太平軍的三十余萬人,大部分都是炮灰,真正的精銳只剩下一萬五千人左右,實際戰斗力并不比湘軍占優。
所以楊秀清只能是先示弱,麻痹對手曾國藩,才能有辦法出奇制勝。
如今攻打長沙城,最大的障礙物就是眼前的湘軍了。只要殲滅大部分湘軍,長沙城就是楊秀清的囊中之物。
楊秀清手中精銳老兵的數量不如湘軍,可是三十萬炮灰可不能浪費了。于是楊秀清制定了一個作戰方案先以土炮來欺騙曾國藩,誘騙曾國藩把他的炮隊往前推進,再讓洋炮突然發威,一舉壓制住湘軍的炮隊。
由于陳新元的炮彈的誕生,炮兵的作用是太強大了,已經不是原來的大號火槍了,而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只有壓制住湘軍炮兵,太平軍那些數量眾多的炮灰,才能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
壓制住湘軍炮兵之后,楊秀清會讓一部分炮灰去迂回到湘軍背后,包圍湘軍,挖掘壕溝,修筑工事。之后是再讓其余的炮灰在前面沖鋒,太平軍精銳老兵跟在后面,以炮灰的犧牲來消耗湘軍彈藥,然后太平軍的精銳老兵趁機攻上去。
不過楊秀清也知道,要讓炮灰義無反顧的沖鋒,去消耗湘軍彈藥,那就需要對那些充當敢死隊的炮灰進行洗腦。
“轟轟轟”湘軍的炮彈不斷落在太平軍的炮兵陣地上,落地的炮彈炸開一團又一團碩大的火球,不時聽到一聲慘叫聲,太平軍的土炮被炸飛上天空,炮手倒下不少。不過楊秀清對那些陣亡的炮手也不心疼,因為那些也是炮灰炮手。這些土炮都是從清軍手里繳獲的,很多炮手也都是原來的清軍炮手,目前在太平軍之中的地位是頑子。
那邊炮戰正酣,這邊楊秀清和蕭朝貴兩人輪番對十萬準備充當敢死隊的炮灰洗腦。洗腦的成效還是很不錯的,大批窮苦人出身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