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原湖南巡撫府,現(xiàn)在變成陳新元的臨時府邸。他坐在一張?zhí)僖紊希掷锬弥粡垺渡虾N膮R報》,這《上海文匯報》其實也是鑫源堂辦的,事實上是《香港文匯報》在上海印刷發(fā)行的報紙,但是《香港文匯報》和《上海文匯報》并沒有從屬關系,《上海文匯報》刊登的消息,都是該報社記者自己取到的消息,想太平軍和湘軍交戰(zhàn)的消息,上海得知比香港得知要快,所以一些國內(nèi)新聞更新一些,而香港報社主要是國外的新聞和財經(jīng)新聞,以及廣東發(fā)展的新聞。
“太平軍大戰(zhàn)湘軍,彭玉麟、曾國藩先后中計,湘軍水師陸師損失慘重,水師幾乎軍覆沒,陸師損失兩萬多人,丟失大批洋槍大炮。曾國藩投江自盡,為部將所救。”陳新元念著報紙上刊登出來的新聞。
其實在太平軍和湘軍方面,都有洋人記者去隨時采訪,甚至洋人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扛著相機沖在火線上,拍攝下太平軍和湘軍激戰(zhàn)的照片。而洋人記者在報紙上報道,寫出來的文章還是很公正的,他們不會把太平軍稱為長毛或者賊寇,也不會把清軍叫清妖,而是用公正的官方文字寫出來。
站在一邊的左宗棠笑著道“滌生大難不死,對我們也是好事啊!長毛勢大,若是沒有人牽制他們,對我們來講也不是好事。一旦長毛勢力過大了,他們勢必會得到洋人支持,洋人也希望中國不統(tǒng)一,而是內(nèi)戰(zhàn)不斷。”
陳新元點了點頭“其實曾滌生留著,確實對我們有好處。”但他心里想曾國藩這次沒有死,等他和太平軍打差不多了,也該讓他死了,到時候幫太平軍一下,讓曾國藩自盡好了,就由李鴻章來對付太平軍已經(jīng)足夠了。
正在談話的時候,有人來報“有一位從上海來的趙先生求見!”
“趙先生?”陳新元問道。
那名特工遞上了一張名刺“就是他。”
陳新元看了一眼名刺,只見上面寫著趙烈文三個字。
“這個趙烈文是何許人也?”歷史稀爛的陳新元不解的問道。
左宗棠笑道“原本是去投奔曾滌生的一名年輕書生,不過曾滌生沒看上他,我們不妨讓他進來看看。若是此人真有大才,我們可以重用;若是庸才,我們就給他隨便安排個小官給他當吧。”
趙烈文走進了陳新元的府內(nèi),行了禮之后,陳新元見這位青年人只有二十歲出頭,頭上沒有辮子,心中就對他起了好感。
沿途過來,趙烈文見識到了廣東的發(fā)展,還有正在建設的鐵路工地,這一切都令他驚嘆不已,廣東發(fā)展如此迅速,人民安居樂業(yè),城市繁榮發(fā)達,這些在清國控制的地盤下都是看不到的。這使得趙烈文更加堅定了要投奔同盟會的念頭。
“趙先生是哪里人?”陳新元問道。
“學生乃江蘇常州人也,曾得到李少荃李大人推薦,前往江西尋找曾國藩,誰知道他卻不用學生,反而又把學生派去李大人那了。學生覺得懷才不遇,這才來了你們這里。”趙烈文不亢不卑的回答道。
“懷才不遇?你那么年輕,他們可能覺得你還需要鍛煉幾年吧。”
“諸葛孔明出山的時候,不是才二十七歲?霍去病未滿十八,便平定匈奴,豈可以年齡取人?”
左宗棠見這趙烈文氣勢不凡,于是有心考一考他,便問道“趙先生,如今天下大亂,已成三分之勢,你說要如何盡快結束內(nèi)戰(zhàn),令百姓安居樂業(yè)?”
“這天下雖是三分,其實卻是四分五裂!南方有你們同盟會,長江流域有長毛賊,北方有清帝國。可是這清帝國現(xiàn)在卻是最虛弱的!曾滌生是對清國忠心耿耿,可是他屢戰(zhàn)屢敗,真正能發(fā)展起來的是李少荃。而李少荃那還有一批南方逃去的文人,你們同盟會善待讀書人,使得讀書人已經(jīng)有二心,即便李少荃忠,也難以左右麾下所有讀書人的思想;中原還有捻子,如此看來,目前天下有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