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軍隊的指揮官喬治·米德做夢都沒有想到,打仗還能這樣的派遣偵察兵混入敵人陣地后方,把重炮陣地的位置圖都給繪制出來,然后向后方匯報,再先發制人,發起猛烈的炮擊,摧毀炮兵陣地。
這種炮兵偵察兵的戰術也是聯邦軍隊第一次遇上,之前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畢竟聯邦軍隊也是第一次使用上大口徑后裝炮,無論是射程和精度,都遠超過了原來的火炮。在前裝炮時代,野戰火炮只是大號的火qiang,射程比qiang遠,用來轟擊對手的步兵集群;而前裝炮時代,專門用來反炮兵的長管炮,只是射程超過野戰炮,也是在目視范圍之內向對手發起炮擊,壓制對手的火力。至于攻城大炮,那也是在目視范圍之內向對方的城墻和工事發起炮擊。
后裝炮誕生之后,火炮的射程就已經遠遠超過了人肉眼能夠看到的范圍,隱蔽的炮兵陣地,能夠讓對手的望遠鏡都難以發現自己。
喬治·米德能夠想出升起熱氣球,觀察對方陣地的辦法,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會想到對手派遣了偵察兵,把己方陣地后方的炮兵陣地都繪制出來,然后把圖帶回去,再根據圖上的數據和坐標發起炮擊的辦法?
后裝炮時代,就出現了遠程火炮間接打擊的能力,火炮射程遠超過了肉眼的觀察范圍,這就需要炮兵觀察員、炮兵偵察兵等配合的兵種。
聯盟軍炮兵偵察兵把繪制回來的草圖,送到了聯盟軍指揮部中。
指揮部內,一批參謀軍官和繪圖技術士官們忙碌起來,開始在草圖上進行標注,繪制出了詳細坐標圖。
隨后這些坐標圖就被送到了聯盟軍的各炮兵陣地上,由軍官把坐標報出,炮手們根據坐標,開始調整火炮的仰角、裝藥量,準備根據坐標數據向聯邦軍發起炮擊。
因為是天黑,聯邦軍熱氣球上的炮兵觀察員無法發現對面的目標,所以聯邦軍暫時停止了炮擊。
但是對于擁有間接瞄準射擊能力的聯盟軍炮兵來講,黑夜是他們最好的盟友,夜幕籠罩在大地之上,聯盟軍的一門門重炮被拉了出來,除了有各種榴彈炮、加農炮之外,還有一批最新式的火箭炮。
聯盟軍使用的榴彈炮,是英法造的105毫米榴彈炮,155毫米榴彈炮,蘭芳造的122毫米榴彈炮,152毫米榴彈炮,英法造的100毫米加農炮,蘭芳造的130毫米加農炮,還有蘭芳造的132毫米多管火箭炮。
132毫米六管火箭炮,是一種新的武器,這種火箭炮的最大射程可達85公里,雖然精度不如榴彈炮和加農炮等身管火炮,但是優點是射速極快,以四門火箭炮可以對一大片目標進行覆蓋。
至于英法生產的155毫米榴彈炮和蘭芳生產的152毫米榴彈炮,更是這個時代威力無比的陸軍巨炮,這種150毫米級別的重型火炮,最大射程可以達到驚人的16公里!而且一發炮彈落地,就能報銷一個連的目標!
122毫米榴彈炮和105毫米榴彈炮的射程比較近,但也能達到79公里的射程。
130毫米加農炮就更厲害了,這種巨炮重量達到了8500公斤!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0公里!100毫米加農炮,最大射程也能達到17公里!
這些沉重的巨炮,都是依靠馬匹牽引,這時候內燃機還未發明,也不可能有牽引車和汽車之類的,所有的火炮都依靠馬匹牽引。八噸重的一門重型加農炮,需要十六匹馬來牽引。
只是南軍沒有北軍那么闊氣,南軍的重炮數量比北軍要少了很多,北軍可以自己生產出200多門155毫米榴彈炮、105毫米榴彈炮等重炮,而南軍,軍只有四門155毫米榴彈炮,四門130毫米加農炮,四門152毫米榴彈炮,六門122毫米榴彈炮,六門105毫米榴彈炮,六門100毫米加農炮和八門13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