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火災的情況,油輪的油艙外層還有一層壓載水倉,若是普通的魚雷擊中油輪,只能撕開壓載水倉,無法再穿入內部的油艙爆炸。
可是這枚空心裝藥戰斗部的魚雷,擊穿了壓載水倉之后,強大的金屬射流把里面的油艙撕開了一個破洞,高溫點燃了油艙內的汽油。
“轟隆隆”一連串巨響聲響起,這艘巨大的油輪立即變成了一團碩大的火球,整艘油輪從頭到尾都燃起了熊熊烈火,汽油不斷的爆炸,燃燒,整條船變成了一條從頭燒到尾的火船。
就在第一枚魚雷擊中目標之后,第二枚魚雷也擊中了目標,那是一艘兩萬噸級的散貨船,船上滿載著硝石硫磺等貨物。中了魚雷之后,魚雷的空心裝藥戰斗部發生作用,金屬射流鉆入了船艙內,立即引燃了硫磺,緊接著就引發硝石爆炸!
這艘運輸船運輸的貨物就是準備開回英國用來生產火藥硫酸和硝酸的船,結果中了魚雷,船上的物品發生劇烈的爆炸,這艘船在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中斷成兩截,很快就沉入了海底。
接下來,第三枚魚雷擊中了目標,擊中的是一艘兩萬噸級的雜貨船,船上滿載著從印度運回的鋼鐵,英國人在印度就開辦了鋼鐵廠,直接把鐵礦石煉成鐵之后,再運回英國。
滿載著鋼鐵的船中了魚雷,雖然未引發劇烈的爆炸,可是船的要害位置中了一枚魚雷,好幾個隔艙被撕開,大量海水涌入船內。
這種滿載著鋼鐵的船只吃水非常深,只要進入一定的海水就會下沉。這艘船在海面上掙扎了一個多時,最終沉入海底。
而最后一枚魚雷擊中的
一艘雜貨船,那艘船上滿載著棉花,魚雷的爆炸,引燃了船上的棉花,整艘船開始燃燒,棉花被接連點燃,火焰從船的中部開始蔓延,往兩邊蔓延,船艙內變成了噴發的火山,熊熊烈火從艙內噴出……
英國饒驅逐艦已經反應過來了,鄧尼茨緊急下潛。
u39號潛艇鉆入水中,連潛望鏡都收起來了。
鄧尼茨在筆記本上寫下一條八萬噸,兩條兩萬噸,一條一萬五千噸,擊沉噸位十三萬五千噸。
擊沉十萬噸級以上,就已經是王牌潛艇艇長了。雖然這是那艘巨大的油輪給鄧尼茨一下就刷夠了戰績,但畢竟也是成績啊。
正因為大型油輪容易給德國潛艇刷戰績,所以在一戰后期和二戰時期,英國人在戰時的油輪都改成了兩萬噸級以下的油輪,那樣中了魚雷之后損失較。
若是單純的算經濟賬,大型油輪肯定比中型油輪劃算多了,一艘大型油輪每日耗費的燃料,不會比一艘中型油輪多多少。舉例子明,一艘十萬噸級的大型油輪每日耗費的燃料,肯定比兩艘五萬噸級的油輪少,而且一艘船的船員,也比兩艘船的船員要少很多,所以油輪越大越經濟。
可是在戰時那就不一樣了,哪怕是三十萬噸級的超級油輪,挨上一枚魚雷,都很有可能被送入海底,油輪比其他船要脆弱得多了,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油庫,被單雷秒殺了太正常了。
而使用中型油輪,一枚魚雷也就是擊沉一艘,總不至于一枚魚雷擊沉兩艘到三艘油輪吧?除非那是核魚雷那沒話。
英軍的驅逐艦沖了過來,在德國潛艇可能的位置拼命的投放深水炸彈,但是u39號潛艇放出了聲吶誘餌,自己潛入了海水躍層之中躲避,使得英國饒驅逐艦造成了判斷失誤,狂轟濫炸了半,都沒擊中潛艇。
最后,鄧尼茨這個未來的潛艇司令成功逃走。直到一戰即將結束的時候,他的潛艇被英國人逼出水面,他也成了英國饒俘虜,在一戰結束后又過了一年,才被英國人釋放回國。
也就在u39號潛艇立下赫赫戰功的時候,德國饒破交艦隊正在沿著非洲西海岸線一路南下,在南下的過程中,德國海軍伯爵馬克西米利安·馮·斯佩率領的一支全部由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