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戰艦性能的三個要素,就是火力、防護和速度。橫行海洋已經快四百年的大英帝國,他們的軍艦注重的是火力和航速,防護力較弱;而德國海軍的戰艦是注重航速和防護力,火力稍弱。
因為口徑大的火炮,炮塔的重量就要好幾千噸,舉例說明,一座406毫米三聯裝主炮塔的重量就超過了2000噸,抵得上一艘驅逐艦的重量了,這還只是炮塔重量,加上炮塔下面的裝填機械、彈藥庫,這重量就很大了。
再說速度要快的話,功率要提升非常大。30節以下的時候速度提高一倍,功率就要提高八倍;當速度超過30節以后,速度增加一節,功率就要增加一倍!
所以說船速想要快的話,就需要更大更重的輪機了。
最后是裝甲,裝甲越厚實,重量就越大。一艘船的總重量有限,需要提升裝甲和速度的時候,就需要以犧牲火力為代價;當提升火力和速度的時候,就需要犧牲裝甲為代價,所以說德國戰艦的主炮口徑普遍不是很大。
德國人想到了一個辦法,在不增加口徑的情況下增加威力,那就是增加炮管長度。增加了炮管長度,膛壓加大,初速增加了,不僅威力加大了,而且精度也更高了。
但是長身管的火炮,技術上的難度遠超過短管的炮,炮管要承受更高的膛壓,要承受更高速度的炮彈摩擦,所以炮管長度加長了,在技術上難度提高許多。而且長炮管因為炮彈速度快,炮管壽命也更短。就是更貴的炮管換來更短的壽命,所以一般艦炮都是以口徑來解決問題。
但是為了高航速又有良好的防護力,那就是只能是加長炮管了。加長炮管增加的重量比加大口徑增加的重量要小得多,而且炮彈容量可以更多。
若是說炮彈爆炸威力的話,那么381毫米的炮彈和406毫米炮彈爆炸威力相差無幾,以406毫米炮彈為例,一發406毫米炮彈重量達到了一噸以上,但是穿甲彈的裝藥量也就是幾十公斤;而一枚381毫米炮彈重量800公斤左右,裝藥量也是幾十公斤,差別不是很大,有了更長的炮管,威力更大,精度更高。
德軍戰列艦的主炮從283毫米、305毫米、356毫米到381毫米幾種口徑,炮管的長度都比較長,283毫米和305毫米的身管比達到了55倍口徑,而356毫米和381毫米炮的身管比為52倍口徑。相比之下,英國人最大的406毫米只有42倍口徑,381毫米主炮為41倍口徑,身管比都比較短。
而德國人在解決長身管火炮的技術方面,本來就是強項。譬如說二戰時期德國人的黑豹式坦克,75毫米炮身管比達到了驚人的71倍口徑!而虎王式坦克,更是驚人的
71倍口徑88毫米炮。
炮管長得像是一根晾衣桿的豹式坦克,穿甲威力驚人,足以擊穿任何一款的盟軍重型坦克,而豹式坦克自身只是一種中型坦克,火力強大,防護力又好。所以說在二戰中,德國人造出了虎式坦克、虎王式坦克等不實用的武器,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中型坦克的生產,豹式坦克才是二戰中最成功的坦克。
并非說德國人的虎式坦克不好,虎式坦克四面防御力都很強,火炮威力大,但是速度慢,技術難度大,特別是虎式坦克的那奇葩的負重輪,故障率高,維修難度又特別大,所以很多虎式坦克出了故障之后,都被德國人自己拋棄了。而蘇軍找到了壞在路邊的虎式坦克,都不愿意繳獲,根據蘇軍后勤裝備部的要求,繳獲德軍坦克,盡可能的繳獲豹式、四號,遇上虎式不要修復。
就是因為那玩意兒太坑爹了,所以蘇軍都懶得使用繳獲的虎式,即便使用,用壞了就扔掉了。
對于即將爆發的日德蘭海戰,肖輝的建議是,以大量的陸基轟炸機和魚雷機去對付英國人那些老式戰列艦,以空中力量消耗英國人防空火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