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完全不一樣!”科德爾·赫爾勸道。
慈父其實也考慮到這些問題了,所以現在蘇聯已經開始逐漸停止了對德國的原油供應,而且蘇軍大規模陳兵波蘭中部的蘇德邊境,并在暗中做好進攻的準備。
但是德國其實也在暗中做好進攻的準備,希特勒對攻下英國沒有信心,因此已經做好打蘇聯的準備了。
科德爾·赫爾對蘇聯的訪問并沒有取得多少效果,畢竟共產主義的蘇聯對腐朽的資本主義美國并不是很待見,但科德爾·赫爾也不是完全沒有成績,慈父也向美帝國主義表示了愿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意愿。畢竟蘇聯和日本也是死敵,而現在是德意日三國結成了軸心國。一旦蘇德戰爭爆發,美國將會站在蘇聯這邊,而且是毫不猶豫的站在蘇聯這邊。
美國外交使團回國之后,總統大選已經結束了,羅斯福成功連任。
而羅斯福總統在選舉期間,就同英國達成了協議,把美國的50艘驅逐艦租借給了英國,而英國把自己的海軍港口租借給美國。
英美之間的協議,正式意味著美國結束了中立狀態,雖然美國并沒有向任何一個軸心國宣戰,但是美國人的舉動已經向世界上證明了他們站在英國這一邊。
與此同時,隨著日本對外戰爭的擴大化,也影響了美國在華利益。為了迫使日本從中華民國撤軍,美國突然宣布了對日本進行了鋼鐵和石油禁運!除非日本能夠從中國撤軍,退回到盧溝橋事變發生之前的狀態。
可是日本帝國主義怎么可能把吃到嘴里的肥肉給吐出
來?所以日本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從華撤軍提議;當然了,美國也譴責日本侵略和屠殺無辜平民,同時美國開啟了對日本的鋼鐵和石油禁運,埋下了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
美利堅一邊是給英國支持,就是給德國為難;另一邊又是對日石油鋼鐵禁運,已經旗幟鮮明的站在反對軸心國的這一邊了。此時蘇聯也在蠢蠢欲動,考慮要加入同盟國對抗軸心國。
雖然德國對英國實施了戰略轟炸,但是英國從美國得到了大量物資,這使得英國人能夠迅速補血,也讓希特勒感覺要迫使英國投降不容易,而英國強大的艦隊,又讓德國人不敢發起渡海攻擊作戰。這樣一來,希特勒逐漸把目光轉向了東面。
德國人開始緊鑼密鼓的策劃進攻蘇聯的計劃,代號為巴巴羅薩計劃。
而此時,蘇聯也在準備對德國發起進攻。波蘭的蘇德分界線上,蘇軍悄悄的挖起了地雷,搬開了鐵絲網,清理了障礙物,緊鑼密鼓的做好進攻的準備。正是因為蘇軍準備發起攻擊,而不是防守狀態,使得后來德軍的進攻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從一馬平川的東歐平原殺了過來,結果蘇軍損失慘重。
而這個時空的蘇聯,在武器方面比起原來那個時空的蘇聯要先進了許多,蘇軍裝備了大量t34、kv1、t3457、t3485等新式坦克,而蘇聯空軍也擁有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米格3、拉5戰斗機等新式飛機,這些飛機的性能超過了德國的109,同德國最先進的f190戰斗機相當,而且蘇聯空軍的規模也遠大于德國空軍。
但是蘇聯人的戰術還是和原來那個時空那么落后,這就導致了德軍的突襲剛剛一展開,大批德軍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掩護下光臨蘇聯機場上空的時候,蘇聯人竟然是一點準備都沒有!結果一瞬間就有幾千架飛機被炸毀在地面。
1941年5月17日,比原來的時空提早了一個多月,蘇德戰爭爆發了。
德軍出動了190個師,700萬人的兵力,以5800架飛機、4200輛坦克和50000門大小火炮的龐大兵力,孤注一擲的向蘇聯發起了進攻。
此時的蘇軍正處于進攻狀態,溝壑已經填平了,鐵絲網搬開了,地雷排掉了,正準備向德國發起大規模進攻,誰知道德軍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