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最終被趙琦說服了,認同了趙琦的觀點,但這只是關乎到鑒定的問題,這只碗到底哪里不對呢?
趙琦說道“我冒昧問一句,這只碗您是否是按照生坑器購買的?”
于父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是的,我買的時候,才剛剛出土,這也是我放心購買的一個原因。”
趙琦又問道“那你平時有沒有注意它開片?”
“開片?”于父很意外“開片不是在剛剛燒制結束后出現的嗎?”
趙琦搖了搖頭“不是的,新出土的瓷器,一般都有二次開片的過程。”
所有岀土古瓷都繞不開釉面氧化痕跡,而氧化痕跡最為顯著的特征就二次開片。
古瓷在地下與氧氣隔絕,不管幾百年直至上千年,它的釉面應該保持最初的狀態,一但出土接觸空氣,溫度和濕度與出土前大不相同,瓷器再次開片是必然的現象。
一般來說,開片的時間會持續幾個月,其中最初的一兩個月內開片現象尤為激烈。
趙琦講了二次開片的原因,接著說道“打個比方,如果有人拿一件瓷器擺在你的面前,跟你說這件瓷器出土時間不超過一個月,你要鑒定它的真偽,辦法很簡單,只需要等待一刻鐘的時間,必然能聽到瓷器發出來清脆的開片聲。
如果等了半天沒有聽到開片聲,當然也不能證明這些件瓷器是假的,但至少出土的時間不對,如果等了一天一夜還是沒有聽到開片聲,那你就要好好考慮一下,這瓷器到底是不是出土的。那么,你們有沒有聽到這件瓷器開片的聲音?”
父子倆都微微搖頭,顯得十分失望。
之后,趙琦又講了二次開片的特征,同樣的,在這件瓷器上并沒有看到。
于父伸出手跟趙琦握了握“感謝你的講解,麻煩你了。”
“不客氣。”趙琦擺了擺手。
父子倆帶著失望回去了,臨走時,于父給了趙琦一筆鑒定費,哪怕自己的東西不對,這個規矩也要遵守。而且這也結個善緣,將來如果在這方面的問題,還可以向趙琦請教。
解決了這件事情,趙琦跟凌宏才聊了會天。凌宏才告訴趙琦,他跟同學打聽過了,沒有聽說過叫彭景同的人。
趙琦對此并不意外,這個人肯定沒有那么容易找到。
翌日一早,趙琦吃過早飯,就跟凌宏才一家告別,駕車前往市里。不過半路上,他接到了于明輝的電話,說是他父親昨天跟賣家講好了,賣家同意置換,所以想請趙琦去一趟市里的古玩城,幫忙掌眼。
趙琦對彭城的古玩市場不太了解,有這個機會,正好可以多一個打聽的渠道,便答應下來。
趙琦在電話里約定的古玩城見到了于明輝,他的手里還抱著裝著昨天那只碗的盒子。
兩人打了招呼,于明輝就帶著趙琦前往目的地。
于明輝邊走邊跟趙琦介紹了賣家的信息,此人名叫高奇思,表面上,他經營著一家專門售賣青銅器的店。
相信大家都知道,青銅器是不能買賣的,高奇思明目張膽地售賣,用腳想想就知道,那些青銅器肯定不是真品。
據于明輝介紹,高奇思真正的生意,就是售賣一些出土文物,以及一些來歷不明的古玩,這家伙自持有關系,并不擔心哪天會事發。不過,他也很小心,很少經手青銅器。
趙琦跟著于明輝來到高奇思的店,站在店門口朝里面看去,就能看到店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青銅器,憑借出色的嗅覺,趙琦站在門口就能聞到店里彌漫著一股熏香味,以及一股遮掩不住的酸溜溜的味道。
此時,店里沒有其他客人,一來今天是工作日,二來,這種環境,有人進來,肯定等不了多久就走了。
兩人剛走進店里,靠近門口的柜臺后面,伸出了一個年輕人的腦袋。
于明輝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