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翔的籌備下,三慶的修復工作正式開始了,三家商行聯手,著手復原曾經每個人心中的夢。九翔抱著昭兒的骨灰盒,看著秦小爺用鐵锨,一下一下的挖開三慶的地基,將所有的原建筑都燒成了灰燼,連同那天三慶園里的一切,都深埋在了地基里,墊的扎實,九翔將昭兒的盒子輕輕的放在奠基石旁邊,秦小爺和九翔靜靜的站在奠基石邊上,久久不遠將第一波土埋下,三慶的子弟也都跪在了奠基石旁,這是他們梨園的規矩,里面埋葬的是云磊,是三慶的叢前,是和自己的過去告別……
終于,終于,第一锨的奠基土,九翔蓋在了昭兒的骨灰盒上,所有三慶的子弟都默默的磕下了三個響頭,然后淚水掛在臉上起身,拿起了身邊的鐵锨,將地基夯實,秦小爺此刻的淚水已經將身前的衣襟打濕,卻全然不知,只是緊緊的盯著怎么也看不到的骨灰盒,默默的流淚。
三慶園終歸是復建了,雖然里外里還是和原來有著細節上的差異,但總的來說比曾經的三慶更加的好了,除了京劇不變的演出,各大名家的相繼登臺,讓三慶又恢復了曾經的輝煌,而新鮮的電影也被引進到三慶放映,這還是京城唯一的一家,更是帶來了三慶的繁榮。
“我要走了!”秦小爺看著三慶變得越來越好,青云閣和秦香閣也一直被掌柜的打理的很好,所以秦小爺覺得有自己和沒自己都無傷大雅。
“去哪兒?這里怎么辦?”九翔隨時疑問句,卻也說出了肯定的語氣,他知道少年意氣風發總有建功立業的地方。
“去找孫先生,去做革命軍,去完成他們心心念念的事業,在有生之年替他們看看那個美好的未來!”秦小爺笑了,笑得很甜,仿佛看到了那個和平的盛世,大家一起努力生活著,開心的笑著。
“去吧,這里交給我,我就是你們的大后方,我還是習慣京城,這里要給你們留著根的。看到小慶告訴他,九翔干爹在京城,等日子好了,就回來看看!”
*
三慶走出的角兒,京劇名家言菊朋、童芷苓、裘盛戎在三慶園聯袂演出謝世之作《二進宮》李萬春首次以藝名在三慶園演出《戰馬超》一鳴驚人
孟小冬在三慶園首演《四郎探母》紅遍京城
自三慶園開園以來,在京劇舞臺上赫赫有名的藝人幾乎都在此登臺獻藝。
光緒末年,梨園名角譚鑫培、路三寶等在此演戲。(譚鑫培是“譚派”創始人,被尊為京劇界鼻祖,其唱腔以委婉古樸而著稱,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他曾在三慶園演出過《盜宗卷》、《定軍山》、《陽平關》、《南陽關》等劇目。路三寶為清末京劇名旦,曾與譚鑫培聯手在三慶園演出過《坐樓殺惜》、《翠屏山》等戲。
楊小樓、余叔巖、梅蘭芳等名家均以三慶園為演出場地。楊小樓是清末京劇界領軍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他在三慶園演出過《長坂坡》、《挑滑車》、《鐵籠山》等。余叔巖出生于梨園世家,與馬連良、高慶奎并稱為京劇第三代“老生三杰”,在三慶園演出過《搜孤救孤》、《戰太平》、《審頭刺湯》等。
民國初期,三慶園的演出異常紅火,劉喜奎、侯喜瑞、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徐碧云、言菊朋、譚小培、馬連良、孟小冬、楊寶森、李萬春、譚富英、筱翠花、王又荃、王長林、茹富蘭、周瑞安、王瑤卿、高慶奎、俞振庭等多次在此演出。
云磊看著為數不多的,記錄三慶歷史的文獻,卻也只看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張黑白老照片,那應該是復建后的三慶照片吧,和自己夢里的還是有些區別的,也許沒有人知道曾經的三慶經歷過什么樣的輝煌,也沒有人知道曾經的三慶承載著多少梨園子弟的夢,更沒有人知道三慶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曾經那些奮起青年最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