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秋分有將近小半個月的時間,太陽仍然照常早早地從東方升起。
何明遠像往常一樣從榻上爬起來了,下意識的摸了摸藏在鞋里的那兩枚可憐的銅錢。
想想自己當年數軟妹幣的快感,再看看現在,這還用數嗎?
只見每個銅幣上面都印著清晰的四個大字——“開元通寶”。
許多人都認為“開元通寶”是李隆基鑄造的,其實不然,這個盛行二百余年的大五帝錢并不是鑄造于開元年間,而是武德四年。
唐廷為統一貨幣,鑄造“開元通寶”,取代隋代的五銖,這不僅是新貨幣的發行,同時也象征中原大地的新紀年。
“開元通寶”每文重一錢,十文重一兩,每貫重六斤四兩,而這僅僅是一貫,折合現銀也就是一兩白銀。
此時白銀尚未抬頭,自秦代明文規定禁止使用白銀為貨幣以來,中國都是用銅錢做貨幣,原因是中國的白銀非常稀少。
至于后來的晉商,徽商那動輒數百萬兩,上千萬兩的財力,都是來自后來的海外貿易。
就是身為長安首富的何家,查抄家產也都是銅幣,可即便是銅幣,每年大唐朝廷的發行量也不過一百多萬貫。
何明遠上輩子就是個財迷,這輩子依然沒變,似乎是老天在捉弄他,給了他萬貫家財,卻連一點的葷腥都沒讓他碰到,看著手里可憐的五枚銅錢就不由得想起了中學學過的那篇《孔乙己》,人家當時吃個飯都是能排出九文大錢的,自己還得觍著臉去寺院的施粥棚打飯,每次那和尚看著他都是一臉的嫌棄,好像喝得是他家的粥?
雖然平日里總是罵那智真老和尚,但西明寺的慈善確實做得到位,就是筷子插到粥里,雖然不至于浮起來,但起碼還有些米,由于他的那位何家大娘子沒臉出去打飯,每次他都是端著兩個碗,當和尚用鄙薄的眼神看他時,他總覺得人家矯情,但當他第三次去打飯時,自己的臉上也會掛著不好意思的表情。
幸虧唐朝人還比較要臉面,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樣,西明寺的粥場也早晚得關閉。
當檢查銅錢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銅錢的背面竟然有指甲印。
“娘子?這銅錢為什么有指甲印啊?”
“指甲印?那些是背月錢,當初歐陽詢鑄銅錢的時候,把蠟樣給太宗看,文德皇后(長孫皇后)在觀賞時不小心留下了一道指甲印,于是便刻入了蠟樣中,就有了這么個背月錢。”
“原來如此。”
何明遠準備起身穿衣,卻被崔若萱一把攔腰抱住。
她閉著眼說道:“不許走!留下來,陪我。”
“留下來?留下來咱們去坊外喝西北風嗎?”
“你不是每天都去討飯嗎?吃飯又不花錢。”
“討飯?糊口啊大嫂!話又說回來了,你就打算這么過一輩子嗎?”
崔若萱卻怪異的看著他,說道:“那你想怎樣?”
“男子漢大丈夫,安能靠討飯為生?”話說的不錯,為什么總感覺怪怪的?
只見崔若萱翹起了二郎腿,一副缽蘭街扛把子的樣子,說道:“你還真想靠腳夫翻身?”
“腳夫怎么了?”
“咱們和那些賤民不一樣,等過幾個月一改元,天下大赦,皇帝自然而然就忘了咱們了,到時候我就可以帶著你回博陵老家,咱們去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你耕田來你織布,你挑水來你澆田。”
“合著那你什么也不干對吧?”
“我宰相之女,你怎么能讓我去做下等人才做的事?”
“那我這樣的腳夫算幾等人?”
崔若萱捏著他的臉說道:“你不同,你有我,你有我們崔家,就是大唐沒了,只要我們崔家在,我就在,那么你就在。”
何明遠趕快捂住了她的嘴,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