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遠收拾好了門面,擦拭了桌椅,往店里一擺才發(fā)現(xiàn),感覺自家的店里連個人都蹲不下,不過當(dāng)他想起自己家門口那家飯店時,立刻醒悟到,為什么非要在店里面吃呢?可以……占地啊!
但他并沒有立刻將桌椅板凳擺出來,眼前還有很多事情要辦,食材,器具,人員,招牌,都還沒有著落,這還只是開業(yè)的第一步。
“嗯……得找個幫手啊!崔若萱?可拉倒吧!根本指望不上那個混蛋,整天不知道在家里做些什么?腳夫也不是不能用,畢竟腳夫的活比這個累多了……可是上哪找人呢?”
這時,他想起來,在平準(zhǔn)署的門口都蹲著一排人,看樣子,閑置的工人應(yīng)該都在那里。
當(dāng)他走到平準(zhǔn)署時,卻只見到零零散散的三四個人坐在平準(zhǔn)署的臺階上。
他走到臺階下面,還沒出口,幾個人便一擁而上,向他走了過來,有一種過來錘自己的感覺,在人群之中,他一眼就相中了一個人,這小子長得不高,比何明遠稍低點,身材粗壯,簡直是天生的莊稼漢。
“你叫什么名字?”
“張元寶。”
“今年多大了?”
“三十。”
“哪的人吶?”
“藍田張家堡人。”
“藍田?你們那里有個大商人你知道嗎?”
“大商人?”
“叫什么驢?哦,對,是桃花驢。”
“桃花驢?”張元寶實在想不起來還有這么個人,說道:“桃花驢?沒聽說過,倒是有個拓跋離。”
“哦,對對對,是拓跋離。”
“那可是我們藍田的大商人,坐擁千頃田,家財萬貫,綾羅綢緞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何明遠心想道:想當(dāng)初,我們家也闊過。
“誒,掌柜的,咱們這是要去店里嗎?你不是做食店生意的嗎?怎么往東走?”
“嗨!我不是東西還沒備好嘛?”何明遠晃了晃手中的扁擔(dān)說道。
“那掌柜的打算做什么飯?胡餅,煮餅,湯餅我都會些。”
何明遠微微一笑,說道:“咱們做臊子面!”
“臊子……面?”張元寶從沒聽說過這種食物,雖然知道面是什么東西,但當(dāng)時的社會,人們一般把面都叫餅。
在何明遠的指導(dǎo)下,二人隨即開始采買食材,從貞觀以來,唐代雖然也時時爆發(fā)戰(zhàn)爭,但大多在邊塞地區(qū),而中原地帶,幾乎沒有受到過波及,所以長期以來,食品的價格并不算太貴,米一斗十文,白面一斗才二十文。
另一件食材便是豬肉了,這種在后來才大行于世的肉類在唐代卻并沒有被重視,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和豬的習(xí)性以及古代人的觀念有關(guān)。
由于唐代的上流社會認為這種動物比較臟,覺得吃了比較丟人,所以豬肉在唐朝登不了大雅之堂,取而代之的是羊肉,但羊肉又有腥膻味,所以唐代的胡椒特別貴。
但我認為是另一種原因,豬肉在唐代之前,并不算下等食材,傳言漢武帝小名叫彘兒,原因她媽夢見了劉邦,是劉邦給取得名字,而在古代,豬和龍在古代是相通的。
還有先秦周天子的太牢宴中也并不排斥豬肉,兩個時期都沒有像唐代這樣。
想當(dāng)初魏王李泰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吃了頓豬肉還怕別人知道,其原因很可能是受代北鮮卑貴族的影響,他們在草原上吃慣了牛羊肉,再加上他們顯赫的政治影響力,上行下效,時間一長,連中原的飲食習(xí)慣都改變了。
而何明遠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因為他在的地方并不是高檔住宅區(qū),是商業(yè)街,是平民百姓住的地方,他們并不在乎自己的身份,本就是穿白衣皂的徒隸,裝什么蒜吶?
……
一番準(zhǔn)備之后,何明遠要準(zhǔn)備開業(yè)了。
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