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
農歷三月初九,
宜
祭祀、出行、教牛馬
忌
動土、行喪、開光、作梁
這一天就是暹羅的新年“宋干節”,也就是大部分外國游客稱為“潑水節”,廣大狼友們戲稱為“濕身節”的日子。
nkran)來源于梵語,有轉變和辭舊迎新的意思,據說是與印度占星術和印度的日期計算方式有關。
了解星座的人都知道,一年被分成了十二個星座,白羊座則是十二星座中第一個星座,相對的白羊宮就是黃道十二宮中的第一宮,暹羅人認為,當太陽到達第一宮的時候,新的一年才開始。
這個時候有人可能會問太陽進入白羊座不是每年的 月么,潑水節怎么在 4 月?這是因為……在當時計算時間的時候,算!錯!了!
不過時間過去了這么久,大家也并沒有想要改變這個約定好了的時間,潑水節就這樣被定在了每年的 4 月。
暹羅作為一個佛教徒占 90以上的國家,很多傳統都受到了印度的影響。
潑水的這個傳統,與古印度的一個宗教——婆羅門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婆羅門教的教徒相信水可以洗掉身上的罪惡與不幸,于是每年去河邊沐浴成了一項儀式,而那些年老或是生病的人因為身體原因不便前往,這時親人、鄰居則會將河水帶回,潑灑到他們身上來為他們清洗罪惡。
之后這項宗教儀式被佛教吸收,逐漸演變成了傳統節日。
人們在宋干節的時候互相潑水,一來可以清洗掉身上的罪惡與不幸,二來則是向對方表達祝福。
暹羅的潑水節簡單來說就相當于一個大型露天的民濕身趴體,基本上去過暹羅潑水節的人,沒有說不好玩的。當然了,一般情況下,外國的旅行者去暹羅參加潑水節,能體驗到的都是潑水節最被人熟知、也是最熱鬧的潑水活動。
不過事實上,潑水節作為一個暹羅的傳統節日,除了在大街上互相潑水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傳統活動。
清邁就是現如今保留傳統習俗最多的地方,所以很多暹羅當地人會在這一天來到清邁過節。
在清邁宋干節會持續三天,第一天叫“馬哈宋干日”代表著過去一年的結束,大部分傳統的節日慶典會在這一天舉行,比如“納蘭祭”和“宋干節小姐選美”。
在第一天里,因為慶典太多,加上有花車巡游,一般戰場都集中在花車行進的路線周圍也就是從塔佩門到帕辛寺。
第二天叫“望鬧”,這一天才是真正戰斗的開始,除了游行的僧侶,所有人都會參加戰斗、所有地方都是戰場,戰水會淹沒整個清邁。
最后一天四月十五日叫“望泰龍送”代表新一年已經來臨。
這一天里會有很多演出,甚至很多知名的樂團也會選擇在這個時間來清邁進行表演。
……
早上五點半,天剛蒙蒙亮王玨就起床了,洗漱過后從里到外換上一身新衣服,端上家靈提前準備好的食物就出發去塔佩門了。
這一天清邁大小寺廟的僧人們會在六點就聚集在塔佩門,等著接受信眾的布施。
王玨雖然并不信奉佛教,但畢竟在暹羅長大,說入鄉隨俗也好說慣性使然也罷,這一天里總會和朋友們一起過節的,很多暹羅的傳統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習慣。
就像祖國新年時放鞭,最早起源于驅趕年獸,現在沒人信這個,但傳統依然保留下來了不是么。
在暹羅,宋干節早起布施僧人,之后去寺廟參加浴佛就是一種傳統,無關信仰,只是習俗。
王玨和班加沙兩個擠著人群勉強把手里的東西給布施出去,都沒看清接受他們布施的僧人高矮胖瘦,就被人流推著走出去了。連臉都沒看清就更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