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家拿到長短兵器后,陳雨說“剛開始也不用講究什么陣列戰法,大家拿鋤頭、鐮刀習慣了,先適應適應再說其他。鹽販子對抗官府,不會有什么排兵布陣,靠得就是一個勇字,不怕死、敢拼命,那些官兵怕死,自然打不過。咱們要做的,就是比鹽販子更加敢拼命!現在,拿刀的兄弟一起沖過去砍,拿矛的兄弟就地抵抗,你們都把對方當做鹽販子,被木刀砍中或者被矛戳到的都算‘死傷’,退出戰斗,最后由我來判定輸贏?!?
張富貴帶著二十多個拿木刀的軍戶,鄧范領著其余軍戶舉起長矛——為了安起見,槍頭都包了幾層布。
陳雨手往下一劈,大喝一聲“開始!”
張富貴大聲呼叫著,帶著人往長矛陣沖了過去,很快就混戰成一團。
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長矛的長度是木刀的幾倍,優勢非常明顯,但是幾乎從沒有實戰經驗的軍戶們不知道怎樣發揮長矛的優勢,各自為戰,混亂不堪,被對方沖進陣中,形成了亂戰。近身之后,長矛揮動不夠靈活,木刀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張富貴一方雖然人少,但是逐漸占據了上風,很快就有不少手持長矛的軍戶“因傷”相繼退出戰斗。
一盞茶的功夫,戰斗就形成了一邊倒的局面,被陳雨叫停了。張富貴這邊“損失”過半,但是鄧范那邊足足“死傷”了三十多人,輸贏一目了然。
陳雨首先表揚了張富貴“猴子好樣的,你們把那股拼命的狠勁打出來了,才能以少勝多。”
鄧范有些慚愧“雨子兄弟,咱們這樣的表……表現,是不是碰到了鹽梟只能死路一條?”
“鄧大哥不用急,你們輸在兩個方面第一,使用長矛不夠熟練,畢竟使刀比使矛更簡單。都說‘白日練刀、千日練槍’,不是沒有道理的。第二,你們各自為戰,輕易就被近了身,棄長揚短,這在實戰中是大忌。”
陳雨耐心解釋“我雖然沒上過戰場,但是在顧府仔細研讀了戚將軍的《紀效新書》,里面提到了專用來對付倭人的鴛鴦陣。這種陣法依靠長矛兵、藤牌兵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再加上狼筅手掩護,對付倭人時所向披靡。這種陣法還能變化成兩才陣和三才陣,但是最重要的東西不會變,就是軍紀嚴明加上所有人的配合協作。咱們沒有必要完照搬戚家軍的鴛鴦陣,但是可以學習其中的精華。只要配合嚴密,共同進退,沒有藤牌和狼筅,單一的長矛陣照樣也能對付敵人。咱們要對付的是鹽梟,鹽梟靠得就是不怕死、敢拼命,而到了戰場上,個人的武勇是不值一提的?!?
鄧范贊道“雨子兄弟果真是天降大才,我也曾熟讀《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可是不能像你一樣切中要害,想得過于復雜?!?
陳雨有些意外,除了他自己,軍戶里居然還有人接觸這類兵書,而且是熟讀?這話的信息量很大,說明鄧范不僅識字,而且是個有想法的人,絕不甘于在衛所里沉淪。
不過現在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把這些只會擺弄莊稼的軍戶練成一支頗具戰斗力的隊伍。陳雨頓了頓,繼續說“原來鄧大哥熟讀兵書,我倒是班門弄斧了,如果講的不對,你要多多指正。我是這么認為的,長矛手要緊靠在一起,保持陣型的嚴密,以整齊的攢刺,逼得對手無法近身,只要有足夠的距離,不管刀還是劍,都奈何不了長矛陣。萬一被對手逼近,長矛可以變刺為砸,當做棍子直接拍下來,也能有效防止對方的突擊。如果這樣還不能阻止對手,有了傷亡,其余人不能慌亂,陣型不能散,后排的人直接補上空缺,堅持下去,獲勝只是遲早的事情?!?
經過陳雨臨陣磨槍式的“培訓”,第二次的演練有了很大的改變。鄧范一方緊緊靠在一起,列成兩排,在鄧范的吆喝下整齊地出槍,逼的張富貴一方狗咬刺猬無從下手,只能繞來繞去尋找機會。雖然最后因為幾個長矛手的疏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