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陳雨的話,幾千人頓時議論起來,一片嗡嗡聲。
“不過你們放心,本官對這些田的權屬,自有安排。在開荒初期,本官決定成立集體農莊,所有的田畝,都歸集體所有,農具和耕牛都由農莊,你們只要干活,就能分得足夠的口糧和工錢,別說養活自己一個人,成家立業后,養活一家人也毫無問題。本官還可以承諾,連續耕種十五年以后,就可以按照人頭分給一定數量的田畝,并頒發田契,到時候繳納賦稅就可以了,而且可以保證,賦稅合理,絕不會高于大明本土的正常水準,火耗、浮收通通沒有。”
這個重磅炸彈一出,所有人都激動起來。
連續耕種十五年,就能得到田畝的產權,還能有田契,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征收的賦稅不加火耗、浮收之類,這就解決了他們未來的后顧之憂——要知道,通常這些巧立名目的項目,總和實際超過了賦稅本身,是農民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
陳雨耐心地等待人群平靜下來之后,繼續說“另外,你們還有一個渠道可以更快的達到分田的目的,就是當兵。只要加入本官麾下的軍隊,除了每月領取優厚的餉銀,若能立下戰功,不必等到十五年之后,就能按軍功的大小,分得一定數量的田畝。這樣的安排,你們是否愿意?”
這話說得很明白不想當兵就種田,溫飽無憂;想早日獲得屬于自己的田畝,就選擇當兵,不僅分田,還有豐厚的餉銀,富貴險中求。這樣的條件,對于吃了不少苦的遼民來說,實在是相當優厚了。在遼東給韃子做包衣奴才,被鞭子和刀子逼著干活,累死累活,除了一點可憐的口糧勉強果腹之外,什么都沒有。
當下就有人爭先恐后地舉手高喊“大人宅心仁厚,我們愿意!”
這種情緒很快蔓延開來,幾乎所有人都跟著喊“我們愿意!”
陳雨滿意地笑了。他設計集體農莊的形式,就是為了適應這種白手起家的墾荒屯田,用集體所有、集體勞作的方式,開墾出足夠數量的良田,讓鐵山成為吸納收容遼東漢民的大本營,打造一個糧倉和預備兵員的根據地。只要幾年的時間,他就能依托鐵山,獲得足夠的糧食儲備,并擴編一支強大的軍隊,而這些,在處處受限的威海衛,是無法做到的。
至于十五年之后把農莊的田畝都分給這些人,可以成為引導他們積極勞作的目標,而且對他而言沒有什么壞處,這么長的時間,只要不出意外,制霸國足夠了,天下都是自己的了,這些地又算得了什么。
經過碼頭講話,幾千青壯明白了此行的目的,情緒高漲,以三百人為單位,在戰兵的引導下分批出發,在村莊之外的荒地選擇有水源的地方作為聚居點,砍伐樹木搭建臨時的窩棚,等待分配農具和耕牛,開啟自己新的人生。
幾千青壯的到來,在剛開始還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恐慌,等見到這些人在軍隊的管理下秩序井然,沒有干擾自己的生活,慢慢也就放下心來。畢竟鐵山漢人很多,朝鮮又以能說漢話為榮,兩國百姓在交流溝通上沒有什么障礙,大家都是貧苦百姓出身,天下無產階級是一家,當地人很快就適應了這些外來者的存在。
那邊青壯們建設新家園的行動如火如荼,這邊陳雨再次來到郡守衙門,催促樸昌永落實之前承諾的條件。
“樸郡守,農具和耕牛籌措的如何了?本官組織的人已經到達,就等著開荒了,時不我待啊。”
樸昌永小心翼翼地回答“大人,下官已經盡力在籌備了,但是短時間內滿足幾千人的需求尚有難度。不過整個鐵山乃至海州都沒有這么多耕牛,本郡已經向黃海道觀察使求助,具體何時能湊齊數目,下官也只能說盡力而為。”
因為組織人手墾荒的事情推進的還算順利,陳雨心情不錯,當下笑瞇瞇地說“只要樸郡守盡心盡力在做這件事,本官也不是蠻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