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鄧范和蔣邪的話,陳雨說“的確,地形有利于騎兵和農兵實戰經驗不足是咱們這方的致命缺陷。如果咱們加上火炮這個變數呢,能不能增加勝算?”
鄧范搖搖頭“有了火炮的確有利,可是平原留給騎兵機動的空間實在太……太大了,加入幾門山地炮,并不足以徹底扭轉不利局面。另外,大人別忘了,孔……孔有德叛逃去了韃子那邊,韃子現在也有紅夷大炮,要是拖來幾門,對準步兵陣列一轟的話……”
眾人部沉默了。大炮轟擊步兵陣列、騎兵沖鋒掩殺,這樣的戰術對于毫無地勢掩護、也缺乏實戰經驗的純步兵來說,實在太過可怕,幾乎是必敗之局。
陳雨眉頭皺了起來,問道“難道就沒有任何辦法應對了嗎?”
清軍和朝鮮的沖突不可避免,身處鴨綠江和漢城之間的鐵山,即便偏安西南角落,不在清軍主力的進軍路線上,也難保不會遭受池魚之殃,如果對上清軍大隊騎兵是必敗的結果,那么自己在鐵山辛辛苦苦經營的分基地豈不是白費了心血?
蔣邪想了想,對陳雨說“屬下有一個笨辦法,也不知是否可行。”
陳雨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你不妨說說看,也許能找到對付韃子騎兵的辦法。”
“既然在曠野之中,這幾千人結陣也未必擋得住大隊騎兵,那么不妨反其道而行,化整為零,利用地形來抵消對方的優勢。”蔣邪說,“只要有地形掩護,再想辦法把大股騎兵分割成無數個小塊,就算不能取勝,至少可以自保。”
鄧范疑惑地問“鐵山多平原,山嶺并不多,上哪里找有利于步兵的地形?難不成你想筑……筑城?可是筑建一個城池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時間?花費巨大先不去說,眼下兩方交惡,大戰一觸即發,韃子騎兵來去如風,說來就來,哪……哪有時間給咱們筑城?”
張富貴也說“朝鮮官府也未必準許咱們筑城。咱們占地墾荒屯田也就算了,要是筑城把這萬多畝地都圈進去,給他來個國中之國,官府再慫,他們能忍?再說了,咱們又不在鐵山呆一輩子,花那么多精力筑城,劃算嗎?”
蔣邪翻了翻白眼“我說過要筑城嗎?你們難道忘記了威海衛沿海大大小小的墩堡嗎?為了備倭,這些墩堡除了充當烽火臺的職責,里面還可以駐兵的……”
陳雨眼睛一亮,拍手叫好“對啊,筑城不劃算,也會引來朝鮮官府的反對,但是建造十幾二十個墩堡毫無壓力啊。”
鄧范也反應過來“碰到韃子騎兵過境,農兵可以化整為零退到墩堡里去,騎兵只能野戰,不善攻堅,有了墻垛的掩……掩護,就不用擔心這些新兵一觸即潰了。而且墩堡之間可以互為依托,讓韃子被切割開來,顧此失彼,占據優勢的就變成咱們一方了。”
眾人一聽,好像是這么回事。沒想到威海衛為備倭而建的墩堡,平時看著雞肋,卻可以在鐵山這里發揮另一種用途。
蔣邪比劃著解釋“想通過筑建高墻城池把這些田畝和人口都保護起來,不管從政治層面還是軍事層面來說,都不可行,韃子不會給咱們足夠的時間,朝鮮官府也不可能坐視不理。可是建造一些墩堡,散布于萬畝田畝之間,避免遭受韃子騎兵的荼毒,卻是沒問題的。韃子一來,咱們就把沒有訓練的屯丁和婦孺撤到海上去,臨時安置在船上,把戰兵和農兵分散進駐到各個墩堡,配上山地炮,加上火銃,讓韃子狗咬刺猬無從下口,反過來還可以在他們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鄧范等人想了想,紛紛附和“這個法子成。”
陳雨在腦海中設想了一下這種戰術的利弊,覺得可行,當場拍板“就這么辦。蔣邪你來牽頭,組織操練輪換下來的農兵去建造墩堡,按每座容納兩到三百人的規模去做,一口氣建二十來個,給韃子來個堡群戰術。如果人手不足,就讓鐵山守征發徭役,讓本地的朝鮮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