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鎖國令嗎?”
面對阿部忠秋的提議,德川家光沉吟起來。
幕府的鎖國令是從寛永十年(1633)開始發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和加強幕府的統治,其次就是切斷國內與海外市場的直接聯系,抑制商品經濟發展,使小農經濟免受沖擊,以維護封建的剝削制度。第一次的鎖國令內容是禁止奉書船以外船只渡航,同時禁止滯留外國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國,第二次重申了第一次鎖國令的內容,第三次則規定明國、荷蘭以外的船只只能進入長崎,徹底關閉了平戶港。如果按照阿部忠秋的建議,那么第四次鎖國令就是斷絕日本通過對馬島和朝鮮的聯系,除了長崎一處,再無任何與外的貿易往來的窗口。
阿部忠秋勸道“將軍,雖然對馬島能夠帶來明國的生絲和朝鮮的人參,但并沒有重要到無可替代的地步。生絲和絲綢,長崎也能,鄭芝龍和明國南方的商人比起霸占釜山倭館的那個家伙,看起來更容易應付;至于人參,雖然也是很重要的東西,但比起幕府的統治來,就顯得無足輕重了——明人已經滲透到了對馬國甚至是幕府派出的官員之中,如果還不斬斷他們伸出的手,遲早會蠱惑越來越多的人,站到幕府的對立面。要知道,西部的那些諸侯們,一向與海外的南蠻走得近,難保不會有異心……”
事情上升到影響幕府統治穩固的高度,德川家光面色凝重起來。以薩摩藩為首的西部強藩,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確實與南蠻人走得近,加上歷史因素,西部各藩歷來與幕府不太對付,如果再任由陳雨這樣居心叵測的人繼續滲透到日本的方方面面,誰知道會出什么亂子?為了一己之私,陳雨能拉對馬藩和幕府官員、長崎奉行所的人下水,蠱惑其他西部各藩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通其中關節,德川家光嚴肅地說“忠秋說得有道理。那么,就下達第四次鎖國令,徹底關閉對馬島和釜山的貿易通道吧!”
陳雨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動作,會徹底改變歷史的走向,讓幕府提前發布了第四次鎖國令。按照原本的歷史,第四次鎖國令本應在明年(1636年)公布,而且內容僅僅是放逐葡萄牙人的家屬到出島(附1),不涉及對馬藩——釜山的貿易(歷史不改變的話,日朝貿易一直會持續到18世紀末)。
幕府的鎖國令發布之后,大批武士趕赴對馬島和長崎等地,接受文登商行賄賂的幕府官員、長崎奉行所官吏等幾十人先后被勒令切腹,宗義成也接到了幕府的通牒,限期改易(附2),對馬藩的大名將從御三家之一的尾張德川家中選擇子弟擔任。白色恐怖籠罩了整個九州島,對馬藩和長崎都陷入了旋渦,人人自危。
宗義成徹底亂了陣腳,如果真的改易,對馬藩宗氏就會在他手中終結,延續不到三代,這樣他就是宗氏的罪人。走投無路之下,他接受了勝井小次郎的建議,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違背了幕府嚴禁日本人離境的命令,悄悄乘船來到鐵山,向陳雨求救。
朝鮮總督府內,宗義成恭敬地跪伏于地,對陳雨請求“都提調大人,請您伸出援手,挽救對馬藩的命運!如果改易,宗氏就此消亡,換成強硬派繼任,兩國貿易徹底斷絕,相信也不是大人愿意看到的。”換做以往,作為一個享受十萬石高待遇的大名,他如論如何都不會向一個外國的武將如此卑躬屈膝的,但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陳雨是他唯一可以指望的對象,什么氣節、自尊,都顧不上了,領地、權力和生命都要沒了,還在乎這些做什么?
在宗義成到來之前,陳雨已經通過情報司知道了大海對面發生的一切,也了解了改易對一個藩國而言意味著什么。他的主意已經決定,只是等著宗義成做出選擇——這種選擇并不會影響他的整體計劃,但會改變他為實現目的采取的手段,也會改變宗義成本人的命運。
陳雨從椅子上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