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涿州的第三天,盧象升騎著戰馬,在親兵的隨從下巡視軍營,打算在出征之前給將士們打打氣。雖然缺糧斷餉,也要想方設法避免讓大軍帶著怨氣上戰場不是?
從軍營一路巡視過來,讓盧象升略感欣慰的是,雖然將士們缺衣少糧,餉銀也沒有著落,但無人有牢騷怨言,精神狀態還不錯。天雄軍是他一手招募編練的,前身雖然只是為了保衛當地治安的鄉勇,但是跟隨他南征北戰之后,已經成長為一支戰力不俗的勁旅。由于兵士彼此之間都是老鄉、親朋、族人的關系,凝聚力非常強,所以在缺糧斷餉的情況下還能維持高昂的士氣。
見盧象升巡營,一些跟隨他多年的兵士自發地圍了上來,詢問道“大人,咱們什么時候去殺韃子?”
盧象升胸中涌起一股暖意,轉了一圈,團團作揖“我對不住大家,跟著我千里迢迢趕赴北直隸勤王,卻連糧餉都無法保證,實在慚愧。”
兵士們七嘴八舌地說“大人,可別這么說,您向來與我們這些小兵同甘共苦,愛兵如子,眼下的難處也算不得什么,總會熬過去的。”
“是啊,大人,還是殺韃子要緊,只要斬獲首級,立下大功,朝廷總不會不管咱們的。”
盧象升有些激動,朗聲說“大伙說得對,困難只是暫時的,糧餉的問題遲早會解決。眼下糧秣緊缺,將士們都吃不飽,我身為主帥,也不能例外,從今日起,普通兵士吃什么樣的飯食,我就吃什么樣的!你們吃白米飯,我就吃白米飯,你們喝粥,我也喝粥,你們餓肚子,我也粒米不進!”
兵士們很感動,紛紛說“怎能讓大人跟著餓肚子?您要指揮大軍,總得吃飽才行。”
這時軍營外傳來一陣喧嘩聲,一群老百姓抬著籮筐走了進來。盧象升詫異地上前詢問“諸位鄉賢,這是做什么?”
為首的一名老者回答“盧大人,您是朝廷的大官,本可以在宣大那邊享福,卻不辭辛勞跑到北直隸幫咱們打韃子,是不可多得的好官。咱們鄉野之間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東西,聽聞大軍就要出征,可是缺糧,大伙把家里的余糧湊了湊,蒸了一些饅頭、烙了一些大餅,給將士們填飽肚子,好讓你們有力氣打仗。”
“這可使不得。”盧象升趕緊推辭,“本官來涿州是為了打仗,不是來擾民的。糧秣之事,本官自會想辦法,怎么能奪走你們的口糧?”
百姓們紛紛勸道“大人,就收下吧。您的大軍和別人不一樣,駐扎本地,寧可自己挨餓,也不騷擾當地百姓,人人心中有桿秤,大伙可都看在眼里呢!”
“大人,韃子所到之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果禍害到涿州,大伙命都保不住了,還囤著這些口糧做什么?只求您領兵早日趕走韃子,好讓我們安心。”
百姓們一邊說,一邊將饅頭和烙餅往兵士們的手里塞。
盧象升眼眶有些濕潤,哽咽著說“涿州百姓深明大義,本官銘感五內,無以為報,只有上戰場多殺韃子,回報諸位鄉賢!”
送走百姓后,盧象升返回中軍大帳,召集守備以上將領議事。
“諸位,雖然眼下糧秣有些短缺,但是軍上下士氣正旺,且當地百姓傾力支持,軍心可用,本官決定主動出擊,襲擊韃子左路大軍,你們可有異議?”
將領們齊聲應道“愿與韃子一戰,請制臺下令!”
“好。”盧象升說,“根據探子回報,奴酋多爾袞的左路大軍在巨鹿一帶分兵劫掠,虜獲丁口眾多,防備松懈,正是發動突然襲擊、各個擊破的大好時機。本官決定,明日拔營,行軍兩百里,然后趁夜奇襲,打韃子一個措手不及,同時聯絡駐扎京師廣渠門的大軍從西面發動夾擊,乘勝追擊。”
有心腹疑惑地問“關寧軍和山西、宣府、大同等鎮已經被兵部調過去,他們難道會幫咱們夾擊韃子?”
“兵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