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上道德經一首,五分鐘后改!
夫佳兵者(最好的軍隊),
不祥之器(是國家預防不測的機器)。
物或惡之(有人或是厭惡這種說法),
故有道者不處(所以有道者會超越凡人的境界)。
君子居則貴左(君子平時會強化士兵戰斗的意志),
用兵則貴右(而在戰爭時卻會強調冷靜)。
兵者(軍隊),
不祥之器(是國家預防不測的機器),
非君子之器(不是君子一個人的機器),
不得已而用之(只有在不得已時才被迫使用)。
銛襲為上(依仗鋒利的兵器偷襲為上),
勝而不美(即使是贏得勝利也不光彩)。
而美之者(而喜歡用這種戰術贏得勝利的人),
是樂殺人(往往是樂于殺人的劊子手)。
夫樂殺人者(一個樂于殺人的劊子手),
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是不可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志向的)。
吉事尚左(喜報可以鼓舞士氣),
兇事尚右(厄報可以冷靜思考)。
偏將軍居左(偏將軍的使用應當側重勇猛),
上將軍居右(上將軍的使用應當側重冷靜),
言以喪禮處之(戰斗的動員令要站在視死如歸的高度)。
殺人之眾(面對陣亡的眾多將士),
以悲哀泣之(要以悲哀的心情來緬懷他們)。
戰勝(取得戰爭的勝利之后),
以喪禮處之(要以辦喪事的禮節來慶祝勝利)。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大道常在無有之間)。
樸雖小(淳樸的本源雖然微小),
天下不敢臣(天下卻沒有力量能臣服它)。
侯王若能守之(統治者若能堅持這個真理),
萬物將自賓(天下萬物必將自然歸順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地之氣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不可能順從于誰的命令),
而自均(而它自己確能分布均勻)。
始制有名(萬物開始時就有了秩序和名分),
名亦既有(名分既然以有),
夫亦將知之(就應該知道它的自然規律),
知之所以不殆(知道它的自然規律所以不會有危險)。
譬道之在天下(譬如道在天下的自然規律),
猶川谷之與江海(好象溪流之水匯集與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知道別人的優缺點是智慧),
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優缺點是賢明)。
勝人者有力(能戰勝別人的人有一定的實力),
自勝者強(能戰勝自己的人堅強無比)。
知足者富(知道什么是滿足的人富裕),
強行者有志(克服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有志氣)。
不失其所者久(不迷失自己前進方向的人能夠長久),
死而不亡者壽(形體消失而精神永存的人才叫長壽)。
第三十四章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大道廣泛的能量啊),
其可左右萬物(可以左右萬物)。
恃之以生而不辭(但它恃侯萬物之生卻不宣揚),
功成不名有(功成名就之后不圖虛名),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護蔭萬物而不思主宰)。
常無欲(常用無欲的方法獲得智慧),
可名于小(就可以小有名氣);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萬物歸順之后而不思主宰),
可名為大(就可以獲得大成功)。
是以圣人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