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梧帶著千人部隊一路向著過去的吳國,現在的嘉平道趕去。
由于他們途徑的土地都已經歸屬于越國,所以到不需要隱藏行蹤。
一切只以快速為要,過站換馬,逢城補給。
竟然是頃刻間從會山道趕到嘉平道。
只是到了嘉平道外,君梧卻忽然讓這千人部隊化整為零散入道內。
務求不引起他人注意,一個月后在嘉平道首府,也就是過去的吳國皇都匯合。
而自己則是等到千人盡皆打散入吳地之后,才獨自進入嘉平道內。
嘉平道首府中,有許多百姓見過君梧的面貌。
所以他刻意只穿了一身普通的黑色勁裝,帶著低檐斗笠。
若穿著,那是最尋常的武人打扮。
但君梧身材挺拔,通身氣度不是常人可比。
所以雖然他刻意低調,還是常讓路人側目。
進入嘉平道后他日夜趕路,終于在一個市鎮停下歇腳。
這一處市鎮不大不,剛好有三條大街,十幾家店鋪。
今日正巧是趕集日子,街道上不少百姓散著叫賣發
君梧找了家不起眼的茶寮,要了一壺茶喝。
茶博士還是個十多歲的毛孩子,一肚子玩心。
他隨意給君梧上了一個大粗茶壺,便跑著跳著去聽書。
這茶寮的茶水器具都極為粗糙。
好在有個能會道的書先生,吸引了方圓十里的閑人。
此刻書先生正繪聲繪色講著,周圍竟是聚了幾十個漢子笑瞇瞇地嗑著瓜子聽他書。
就連茶寮自己的茶博士要拼了命向前擠,才能占個位置。
這時候書先生忽然用醒木一拍桌案道“太子殿下當即就扛起寶塔向上沖去。
眾好漢這才重見日!大家才從地縫中爬起來,便是立刻跪了一地,向太子殿下磕頭請罪!”
眾閑漢聽到這里,都是紛紛叫好。
銅板如雨一般落在書先生的面前。
那書先生賠笑著向四方鞠了個躬,便將扇子插在背后,拿出一只銅盆來收攏銅錢。
君梧已經知道這個書人的竟然是自己的故事。
他只淡笑著,并不想要引起他人注意。
這時候忽然聽到“哐堂”一聲巨響,便見那書先生的銅盆被一物砸在地上。
nt
好不容易收起來的銅板竟是撒了一地。
那書人面色一紅,惱怒地看向四周。
原來將他的銅盆打翻在地的,竟然是一個粗瓷杯子。
而這粗瓷杯子原是茶寮中供客人使用的。
大家見到有好戲可看,都是回頭四方察看,想知道是誰在鬧事。
過不久,眾人就見到一個穿著書生長衫的青年正從茶盤里重新取過一只杯子,一邊斟茶一邊道“想來大家是順民做得久了,真當自己也是越國百姓。
他君梧再有能耐,何須你們這些亡國奴來喝彩?!?
這一句話的茶寮中的閑漢們人人臉上都有怒色。
實在的,嘉平道本是吳國土地。
如今雖然歸了越國,但是嘉平道的百姓心中也覺低人一頭。
越太子君梧的故事在華夏各地的茶寮都有書人傳唱。
便是有人想要壓止也不可能。
嘉平道上的百姓們自然也愛聽。
越太子君梧已經不僅僅是一國太子。
他如今已經成了許多人心目中無所不能的大英雄,大神仙。
對于英雄人物的崇拜,自古至今都沒有斷絕過。
所以即使身份尷尬,也擋不住嘉平道的百姓們愛聽越太子君梧的故事。
如今見到一個窮酸書生將銅盆打在地上,還出羞辱的話語來。
那些嘉平道的閑漢們先